“建始珍糕韵意长,桃香入粉润心房。”糕香四溢,片片入心,为探寻非遗文化——桃片糕背后的故事,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青风寻古韵,明月觅新章”社会实践队利用春节假期,前往湖北建始,揭开桃片糕的秘密。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各位实践队员了解了桃片糕的悠久历史,看到了桃片糕的制作工艺,品尝了桃片糕的香甜软糯……经过此次活动,我们可以更好聚焦地方非遗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绵薄之力。
花坪,建始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没有高楼连片的繁华,唯有片片糕香浸润田园风光。花坪桃片糕是建始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字号产品,源于乾隆皇帝御赐浙江小吃“云片糕”。清嘉庆年间,江南富商吴秉衡踏着巴盐古道,来到了施南府建始县花果坪安家落户,也带来了祖传的“云片糕”制作手艺,并开始作坊式生产。到第七代传人吴际安爷爷一辈,偶然发现用当地特有的猪油炒制的糕胚更加香软,再配合核桃仁、黑芝麻等点缀增味,风味绝佳更胜从前,花坪“桃片糕”由此诞生,并声誉鹊起,荣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名扬海内外。2011年6月,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始桃糕美,香甜入口绵。糕点的制作工艺有其讲究。实践队员们前往永兴食品厂,探寻桃片糕的制作工艺。在工厂内,工作人员介绍了桃片糕的制作过程:首先,将糯米和白砂糖准备好。精选的糯米被轻轻倒入大盆中,工人用手在米中反复翻搅、挑拣,去除杂质。接着,把糯米放入水中浸泡,水完全没过糯米,浸泡至糯米完全饱满而柔软。然后,捞出糯米沥干水分,再将其蒸熟,变得晶莹剔透。之后,把蒸熟的糯米倒在案板上,开始揉捻。工人有力的双手不断地按压、推揉,糯米团在案板上变换着形状,从松散逐渐变得紧实而有弹性。再将白砂糖均匀地撒在糯米团上,继续揉捻,使糖与糯米充分融合。最后,把揉好的糯米团整型成薄片糕的形状,再用刀切成均匀的小块,桃片糕便制作完成了。看着这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实践队员们不仅感叹到:吃一片桃片糕可真不容易啊!制作完成的桃片糕被包装成不同的样式,被销往恩施各地。
图为桃片糕的不同包装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们还采访了吴际安爷爷。在与吴爷爷的交流过程中,吴爷爷说道:“从事制作桃片糕这么多年,要把桃片糕做好,第一是按照我们传统的制作工艺来制作,第二是原材料一定要选好的原材料,才做得出好的产品。”的确如此,桃片糕能成功入选非遗,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在此次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还采访了当地一些老人,其中一位退休干部说道:“桃片糕作为咱建始的特产在恩施地区特别受欢迎,可是推广到全国还要花费不少力气,这么好吃的糕,应当让全国人民尝尝。”由此可见,桃片糕的推广目前也面临着不小的阻碍,如何让更多人知晓与了解,如何成为全国美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图为桃片糕的切片过程及最后成品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仍面临着重重困难,虽然桃片糕的制作已经工厂化,规模化,但规模仍较小,推广的范围仍然有限,继续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发扬仍要克服不同方面的阻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是我们肩上的责任,让更多人了解与传承非遗文化,让片片糕香入人心,让非遗之花绽放于世界的舞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