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95推普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举行寒假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本次活动以“推普广传,四海同音”为主题,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号召,旨在汇聚青春力量,同心协力提高普通话普及率。
95推普实践团由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12名同学组成,成员们包含23级与24级同学,他们分别来自山东、湖南、海南等地。在寒假期间,他们分成四个小队,奔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安彩楼镇侯小庙开发区、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北小湖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千公平镇、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万科浪琴湾等地区开展推普工作。不同地区的队员能更好地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
出征仪式上,指导老师张雨发表讲话。她强调,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在消除沟通障碍、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普工作不仅能够方便不同方言区人们准确传达信息,促进交流,还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展现国之风采。张雨老师特别叮嘱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挑战,深入乡村一线,充分了解当地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推普方案。同时,她强调安全是实践活动的首要前提,务必要确保每位队员的人身安全。
队长刘壮在会上分享了过往社会实践的经验。他指出,在不同地区开展推普工作,要充分考虑地区和人群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推广策略。例如,在湖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地区的推普方案;对于老年人和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也需要根据其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因此,团队必须提前做好充分调研,确保推普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队员王嘉怡则结合个人经历,提醒大家在方言地区进行推普工作时,要注意语言沟通的问题。她指出,语言不通可能会阻碍推普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引发误解和矛盾。因此,下乡时最好有能听懂当地方言的队员随行,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沟通交流,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推动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龙思涵学姐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她指出,实践地区可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队员们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团队纪律,不单独行动或前往陌生区域。出行前要提前规划好路线,与团队保持密切联系,遇到紧急情况时冷静应对,及时寻求帮助。队员陈思羽在发言中鼓励大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怕苦累,勇于担当。同时,推普工作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位成员都应积极投入其中,以实际行动为推广普通话贡献青春力量。
为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队员们做了充分准备。在生活方面,准备了齐全的下乡生活用品;在推广方面,成员们积极沟通、集思广益,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特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推普方案。这些方案充分考虑了各地的文化差异、语言环境以及人群接受能力,为推普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95推普实践团的社会实践目标明确,旨在提高实践地区民众的普通话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我国2025年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贡献力量。随着出征仪式圆满结束,95推普实践团各小队已踏上征程。在实践中,他们将带着知识与热情,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属于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华章,为普通话推广事业添砖加瓦,让“四海同音”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