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汉代历史文化,提升对历史文物与遗址的认知水平,加强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史践履、睦邻同行”实践队于2025年2月10日前往徐州龟山汉墓,开展历史文化实践活动。
踏入龟山,开启历史之门
进入景区,实践队员们率先来到襄王墓穴的甬道。56米长的甬道笔直深邃,恰似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甬道四壁光滑如镜,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工匠完成如此精细开凿工作,令队员们赞叹不已。经测量,甬道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5毫米,精度达1/10000。
行至甬道尽头,队员们被眼前景象震撼。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严丝合缝堵住甬道,石块间缝隙极小,连硬币都难以塞入。实践队员们围绕塞石,研究其纹理与拼接方式,对古代工匠搬运安置巨石展现的强大力量与精湛技艺敬佩有加。
深入墓室,领略汉室风华
穿过甬道,实践队员们步入地下宫殿般的墓室。龟山汉墓共有15间墓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卧室、客厅、马厩、厨房等应有尽有,宛如汉代生活场景的微缩呈现。队员们首先来到主墓室,这里空间宽敞,顶部呈拱形,庄重威严之感扑面而来。尽管历经千年岁月侵蚀,主墓室壁画和雕刻仍依稀可辨。壁画绘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日常生活场景,色彩虽有褪色,却依旧能让人感受曾经的精美华丽。实践队员们纷纷围拢,有的用放大镜细观壁画雕刻细节,有的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参观刘夫人墓室时,队员们发现前厅、棺室及石柱上分布着不规则乳头状石包。这些石包引发队员们极大兴趣,大家各抒己见。
有的队员认为可能是特殊装饰,代表某种吉祥寓意;有的队员推测或许与当时宗教信仰或丧葬习俗有关。聆听讲解,汲取历史养分为全面深入了解龟山汉墓,实践队员们邀请景区专业讲解员。讲解员是对龟山汉墓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他详细介绍龟山汉墓建造背景、墓主人刘注生平事迹,以及墓葬体现的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从西汉社会制度和政治格局,到龟山汉墓选址与建造过程,讲解员讲解深入浅出。他提到,龟山汉墓建造耗时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既反映当时经济实力,也体现统治阶级对墓葬的重视。讲解墓葬文化象征时,讲解员结合壁画、雕刻及出土文物,生动描绘西汉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实践队员们围成一圈,认真聆听讲解,不时提出疑问。
讲解中,讲解员展示龟山汉墓出土文物图片和复制品,让队员们对汉代工艺水平有更直观认识。通过讲解,队员们对龟山汉墓的认识从表面深入到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研讨交流,共话历史感悟
参观结束,实践队员们来到景区休息区,围坐一起展开热烈研讨交流。交流中,队员们从不同角度分享参观感受与思考。有的队员从建筑工艺角度,深入分析古人开凿墓穴运用的技术和测量方法。指出龟山汉墓建造充分展示汉代工程技术卓越成就,甬道精准开凿、墓室合理布局,体现古人对力学、几何学等知识的熟练运用。有的队员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龟山汉墓反映的西汉社会风貌。认为墓葬壁画、雕刻及随葬品是研究西汉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可了解当时人们衣食住行、娱乐活动及对生死的看法。
此次徐州龟山汉墓实践活动,对青史践履、睦邻同行实践队队员们意义重大。实践队员们实地参观,目睹龟山汉墓的宏伟,深入了解西汉历史文化,极大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自豪感。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参观和研讨中,队员们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他们也会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探索更多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知识储备,推动历史文化研究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