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葫芦雕刻非遗之旅:传承与创新的交织
在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葫芦雕刻这一非遗技艺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光彩。近日,由曲阜师范大学学子汇聚而成的“初锌燃梦”实践队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炽热情感,在德州市临邑县踏上了探寻葫芦雕刻非遗的征程,开启了一段充满意义的文化之旅。
“初锌燃梦”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葫芦雕刻艺人的工作室。屋内摆满了形态各异、工艺精湛的葫芦雕刻作品,从传统的花鸟鱼虫到现代题材的人物风景,每一件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与智慧。雕刻艺人一边展示娴熟的雕刻技艺,一边向团队成员讲述着葫芦雕刻的历史渊源和技法要点。
图为雕刻艺人在工作室认真修复葫芦雕刻作品。 于庆华 供图
据艺人介绍, 早在古代,葫芦就因谐音“福禄”,被视为吉祥之物,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葫芦雕刻逐渐发展为一门融合绘画、雕刻、镂空等多种技法的独特艺术形式。在讲解过程中,非遗传承人还现场展示了雕刻技法。只见他手持刻刀,在葫芦表面如行云流水般游走,片刻之间,一幅生动的山水图景便呈现在众人眼前,让团队成员惊叹不已。
图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葫芦的雕刻技法。 于庆华 供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门技艺的传承现状,“初锌燃梦”实践队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走进了社区。在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葫芦雕刻非遗课堂正在进行。非遗传承人向孩子们展示了精美的葫芦雕刻作品,讲解了葫芦在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如象征多子多福、福禄双全等,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图为非遗传承人展示胡芦雕刻作品与讲解葫芦的吉祥寓意。 于庆华 供图
在实践环节,社区课堂上满是兴奋与期待。孩子们迫不及待,眼中闪着光,轻轻拿起雕刻工具,像握住开启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起初,他们手法生涩,双手微微颤抖,下刀时小心翼翼。有的孩子眉头紧皱,全神贯注雕琢线条;有的不时停下,端详作品思考下一步。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渐入佳境,动作愈发流畅,开始大胆发挥想象。有人刻下盛放的花朵,想留住春日美好;有人雕琢英勇的古代将士,展现崇敬之情。他们不仅在学习技艺,更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刀都是与历史对话,是对传统文化的亲近。这一社区传承活动,不仅为葫芦雕刻技艺培养了潜在的传承者,也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初锌燃梦”实践队也发现了葫芦雕刻非遗传承面临的一些挑战。一方面,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这门复杂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市场上同质化的旅游纪念品较多,葫芦雕刻作品如何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初锌燃梦”实践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例如,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大对葫芦雕刻非遗的宣传力度,展示其独特魅力;与高校和艺术机构合作,开展创新设计,将葫芦雕刻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具创意的产品;建立葫芦雕刻非遗传承基地,为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等。
图为“初锌燃梦”实践队队员合影。 于庆华 供图
此次探寻葫芦雕刻非遗之旅,“初锌燃梦”实践队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这门技艺的精湛之美,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葫芦雕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中来,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讯员 于庆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1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