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破译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数据分析,深入研究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全链路,评估其文化传播价值与市场反响,分析文创产品在文化传播方向产生的独特作用。
当前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文化IP塑造与挖掘和跨界创新的趋向,南京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以馆藏文物为核心,不仅注重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融合,也兼顾了文化厚重感和年轻化的表达。例如: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等镇馆之宝转化为卡通形象,开发书签、冰箱贴等轻量化产品;不仅如此,2025年南博还与江苏银行合作推出联名数字银行卡、表情包、红包封面等,将文物IP融入金融服务场景,让年味和文物碰撞出火花,拓展文创的应用边界;民国馆内设置文创体验区,游客可试穿民国服饰并拍照打卡,增强互动性,并设置了多个盖章打卡点位,与交通银行跨界联动,通过集章、上传社交媒体兑换特色街景建筑贴纸。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2024年南京博物院文创收入取得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80.52%(数据来源于中国江苏网),其中从消费偏好来看,中低价的产品凭借其实用性与文化属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销售渠道方面,南京博物院紧跟时代潮流,开通线上购买渠道,展开直播带货活动,客观上扩大了年轻受众的覆盖面,但是目前线上的销售占比仍然低于线下,这主要源于线下购物的独特魅力:实体体验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文创产品的材质与工艺,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增强了购买的文化认同感和即时满足感;同时,线下购物中的社交互动、精心营造的购买氛围以及避免线上商品展示局限性和物流风险等因素,都促使消费者更愿意在博物馆内直接选购。此外,线下购物建立的信任感和与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产生的情感共鸣,也是推动现场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博物馆在推广文创时融合线上线下优势,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南京博物院文创产业在IP活化、跨界合作与数字化创新的推动下,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展望未来,文创产业将进一步深化技术应用,加速VR/AR、AI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同时,文创亟需优化定价策略,精准细分消费群体,推出平价引流佳品与高端利润珍品的组合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此外,深化社会合作,联合高校、企业共建文创设计联盟,孵化兼具文化深度和市场活力的原创IP,才能共同推动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