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活动以汉字演变为切入点,通过猜甲骨文“蛇”字、偏旁部首互动问答、汉字书写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草字头”汉字讨论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列举出“花”“草”“莲”等与植物相关的汉字,展现了他们对汉字结构的初步理解。随后的绘画环节中,学生将“莲”“菊”等植物形象与汉字结构结合创作,一名学生指着画作解释:“‘荷’的草字头代表荷叶,下面的‘何’是读音”这种“字形—字义—生活场景”的立体联结,为本次助学软件设计调研提供了灵感——可嵌入“汉字+自然科普”“汉字+艺术创作”等跨学科模块。 随后的绘画环节中,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花草,并结合偏旁部首讲解植物名称,进一步巩固了汉字学习与应用的结合。
课后,调研人员与班级语文老师刘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刘老师指出,当前汉字教育平台虽内容丰富,一些汉字学习等平台整合了名师课程、同步练习等资源,但普遍存在收费门槛高、效果难以量化等问题,导致其普及率有限。这一现状提示助学软件开发需坚持“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可选”模式,确保普惠性。 她强调,小学阶段应重视基础字词解释、笔顺训练及造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建议增加相关作业版块,以夯实学生的汉字基础,为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新城实验学校的汉字教育提供了实践参考,也为探索小学生汉字学习的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趣味教学与基础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汉字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4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