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旅游总收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25%;桑蚕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全县近6000户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12%。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那坡县以“科技兴农+文旅双创”为双引擎,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那坡县地处边关,素有“丝路桑蚕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当地通过科技兴农、完善产业链、挖掘文化资源经济价值,推动桑蚕产业快速发展。在桑蚕产业这一特色支柱领域,那坡县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桑蚕创新团队等科研力量紧密合作,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从桑蚕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到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全方位提升产业效益。
走进清华村智能化养蚕车间,恒温恒湿系统精准调控环境,自动化喂食设备定时作业,配合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蚕的生长,极大提高了养蚕效率,降低养殖风险,提升蚕茧品质与产量。这些科技示范基地不仅是新技术的试验田,更是带动周边发展的核心引擎。清华村标准化高产桑园示范区便是典型代表,其示范效应促使周边村屯新增桑园近2000亩。“以前种桑养蚕全靠经验,现在有了科技支持,收入翻了一番。”清华村村民李大叔笑着说。他种植桑园10亩,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5万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那坡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在文旅双创领域积极探索,成效显著。这里有雄伟壮丽的老虎跳跨国大峡谷、充满神秘色彩的黑衣壮民族风情园以及庄严肃穆的那坡县烈士陵园等丰富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那坡县巧妙将农耕文化融入旅游,以清华村桑园为依托,打造采摘、传统染色体验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农耕文化魅力。“亲手制作丝巾让我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游客王女士在体验桑蚕染色后感慨道。2024年,那坡县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0%,文旅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那坡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也是文旅发展的亮点。农历正月至二月的中山同歌节,以“请仙同、唱同歌、交老同”为主题,山歌对唱、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农历四月的彝族跳弓节,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节日期间盛大欢庆。这些活动不仅展示民族文化,还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此外,那坡县积极探索“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非遗进景区等文化旅游产品,利用农业景观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如坡荷乡油菜种植带动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大力推进尼的呀田园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链,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科技兴农与文旅双创在那坡县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科技兴农为文旅提供物质基础与体验内容,文旅双创则为科技兴农成果搭建展示与销售平台,二者相互促进,带来经济、社会与文化多重效益。2024年前三季度,那坡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未来,那坡县将持续深化科技兴农与文旅双创融合发展。科技兴农方面,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培养创新人才;文旅双创领域,挖掘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产业协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和文旅为双引擎,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那坡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4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