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家乡文化瑰宝,共绘乡土风情画卷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汝成晨

探寻家乡文化瑰宝 ,共绘乡土风情画卷

为了深入挖掘并弘扬宝贵的家乡文化,安徽工业大学成立了一支“文化传承团”,旨在通过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特色文化,利用好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讲述那些生动而真实的家乡故事。 2025年2月8日,一群满怀热情的实践队员踏上了探寻家乡特色文化的旅程,他们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深入发掘特色美食、乡村风土人情以及著名景点,用脚步丈量家乡,用心感受每一份独特的魅力。

首先是实践队员回到了他的家乡合肥,走进杨振宁故居,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的古南街, 1937年抗战爆发时,少年杨振宁随母亲迁居至此。其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民间宅院,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中厅是旧居的主体部分,陈列着杨振宁先生的图片与实物资料,记录了他从少年求学到青年获奖,再到留学授教、回归故里的奋斗历程。

图为杨振宁故居。实践队员范明杰 摄

其次是实践队员的家乡亳州市蒙城县,这里有一座海拔约为54.4米至54.92米北冢山,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北部约20公里处。占地约540亩,山势清秀隽丽,形势雄伟。相传夏末商族从黄河北迁至此,首领成汤曾在此会盟天下诸侯,使得北冢山与商朝的历史紧密相连。此外,北冢山还曾是上古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汤都的所在地。汤王迁都后,于此地建诸侯国——(冡)国,此即蒙城称蒙的由来。北冢故城(今坛城)有4000余年的历史,曾经历多次更名,如汉朝时代称为山桑,魏晋南北朝时改称檀城。这些名称的变迁见证了北冢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发展。

图为蒙城县北冢山壁画。实践队员王艳 摄

接着,实践队员介绍了合肥园博园中的“中华第一玉龙”雕塑,取材于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这座雕塑在园博园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安徽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玉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因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这件玉龙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在合肥园博园中,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座雕塑,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展示,园博园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中华第一玉龙雕塑。实践队员朱海峰 摄

文化是传承的关键之一,美食,更是连接人与家乡情感的独特纽带。实践队员通过动手制作家乡无为的特色食物——无为板鸭,赋予了事物不一样的意义。为探寻板鸭的渊源,实践队员积极拜访当地的民俗专家、资深长辈。经了解,无为板鸭历史悠久,原名“无为熏鸭”,早在清代就已声名远扬。彼时,无为优越的水乡环境滋生了大量优质麻鸭,勤劳智慧的无为人民巧用当地丰富的食材与独特的调料,钻研出一套精细的制作工艺。从宰鸭、腌制时精准调配的香料组合,到熏烤环节杉木屑、茶叶赋予的独特风味,再到卤煮过程中老卤与鸭肉的完美融合,历经数百年传承,无为板鸭的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匠心独运。

然而,实践队员在调研中也发现,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无为板鸭的传承面临困境。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难以跟上市场扩张的步伐,年轻一代受现代生活节奏与多元文化冲击,对传承这一古老技艺的热情不高。但令人欣慰的是,家乡政府与民间组织已纷纷行动起来,一方面为老字号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助力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让无为板鸭突破地域限制;另一方面走进校园、社区开展非遗技艺普及活动,激发青少年对家乡美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愿。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完成的无为板鸭。实践队员钱文婷 摄

最后是实践队员的家乡陕西岚皋,这里风土人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同样让人赞叹。四周环绕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河流,以及那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都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无论是徒步登山,还是泛舟河上,都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如今,岚皋聚焦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深度挖掘农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活体验等功能,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全面激活文旅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形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寓裕富足的生动局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4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支教情牵民族地 共谱团结奋进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各民族心手相连的深厚友谊,离不开彼此之间的认同和理解。为了更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2025年1月17日-2月7日,史妍…… 史妍 李红 庞嘉莹 百色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瓷语墨香行旅: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在景德镇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青花瓷的蓝白纹样与窑火的温度交织,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璀璨篇章。2023年夏,"瓷语墨香行旅&quo…

支教情牵民族地 共谱团结奋进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各民族心手相连的深厚友谊,离不开彼此之间的认同和理解。…

“爱心使者、社区守望”团队进行反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为提高社区居民防范诈骗意识,守护好居民的“钱袋子”,元宵佳节之际,千佛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

安徽大学生走进珠城蚌埠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青春志愿行温暖社区情**——安工大电气学生走进珠城蚌埠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测控专业学生利用暑期实践机…

“爱心使者、社区守望”团队赴千佛山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乙巳蛇年元宵佳节来临之际,“爱心使者、社区守望”志愿团队参加了千佛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齐鲁银行、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

最新发布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龙腾狮跃闹元宵 张灯结彩庆团圆”社会实践活动
为激发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2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星澜服务队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相府锦苑举办“龙腾狮跃闹元宵张灯结彩庆团圆”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现场,舞狮队…
河海大学大一学生回母校江苏省曲塘中学举办“饮水思源,曲海启航”宣讲会
一、引言守正不渝赴征程,源梦河海向远方。为传播河海声音,弘扬河海精神,河海大学“曲海启航”小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前往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开展“源泉工程”返校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怀着回母校的激动心…
爱心满社区,温情暖人心
中国大学生网报张掖2月6日电(通讯员陈启)实践队员们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慰问活动,为社区内的贫困户、残疾家庭和退伍军人送去温暖与关怀。此次活动不仅为特殊群体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
青春助乡行,实践绽光彩
青春助乡行,实践绽光彩为了深入了解家乡、服务家乡,丰富自身阅历,“桑梓力行”实践团蒋子堃,于2025年1月13日,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沙堰镇人民政府,开展了为期16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实践中,蒋子堃…
广西那坡:科技+文旅双轮驱动 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2024年前三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旅游总收入达5.8亿元,同比增长25%;桑蚕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全县近6000户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12%。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那坡县以“科技兴农+文旅双创”为双引擎…
广西那坡:科技兴农+文旅双创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2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列为2021年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的激励市县之一。在这片热土上,百色人民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
宣讲实践润童心,团结种子植心田
宣讲实践润童心,团结种子植心田为加强青年思想建设,普及民族团结思想,湘潭大学“红石榴”返家乡宣讲实践团于2月10日在吐鲁番市鄯善县金桥社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与惠民政策的宣讲活动。在宣讲活动筹…
追寻教育之光,礼赞 “教坛楷模”
在八桂大地,一场意义非凡的“教坛楷模”寻访之旅,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着教育者的坚守与担当,书写着教育事业的温暖与希望。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杏坛追光团队调研团队怀揣着对教育的敬畏与热爱,奔…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贺入海”小组进入昭平中学开展宣讲活动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贺入海”小组进入昭平中学开展宣讲活动一、活动背景为深化河海大学与地方中学的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社会影响力,助力高中生明晰大学专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西农学子回访路:母校情牵 西农梦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寒假回访长治市第二中学
1月20日,在冬日和煦阳光的照耀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子们怀揣着对长治市第二中学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感恩,踏上了回访母校的温馨旅程。这次回访,不仅是情感的温馨重逢,更是知识与梦想的璀璨传递,如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