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背景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当前快速变迁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家庭结构、经济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关注并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提升他们生活质量、促进个人福祉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晚年生活,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老年时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风险调研队踏上了探索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征程,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二、实践纪实
(1)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磨平乡银坪村
2025年1月22日,柳紫娟同学来到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磨平乡银坪村开展了实践调查。村里常住人口有523人,其中大部分为60岁以上老年人,大部分青年和中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近年来,村内开始发展特色农业。仍然有部分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农事活动。
首先,柳紫娟来到了村委会所在地,向居住在周围的老年人发放问卷,以口述的形式来传递信息。随后采访了刘明淮及王和秀夫妇,详细调查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困境。柳紫娟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不太明确,对新鲜事物如互联网等接受起来有困难。通过调查,团队成员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民众接受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需要解决。
(2)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塔儿湾村、八宝山村
2025年2月2日清晨,邹丽丽等同学从县城出发到达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塔儿湾村。在村支书的帮助下制定了详细的走访计划。上午,他们走访了几位老人,发现老人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有的老人担心自己生病后无人照顾,有的老人因为和子女沟通较少,内心的想法无法倾诉。下午,团队成员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开展了一场小型的心理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们讲解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缓解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老人们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在互动环节,一位王奶奶站起来说:“你们讲得真好,我们这些老人平时就是太闷了,也没人和我们说这些。以后要是能多来和我们聊聊天就好了。”王奶奶的话得到了其他老人的一致赞同,这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做好这次调查的决心。
2025年2月3日,团队成员前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八宝山村,开展为期一天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与帮扶活动。八宝山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青山环绕,溪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数量逐年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调研队员在村委会设立了“心灵驿站”,为前来咨询的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陪伴。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同时组织了绘画、唱歌、跳舞等兴趣小组,老人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找到了乐趣,也结识了新朋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调研成员还帮助老人们与远在外地的子女进行视频通话,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看到屏幕上的子女,老人们激动不已,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郭庄
2025年1月30日,王盼盼同学前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郭庄开展调研。
实践过程中,王盼盼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以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线下部分,走访了郭庄的多户老年家庭,与老年人面对面交流,耐心解释问卷内容,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操作智能手机的能力有限,在征得同意之后,团队成员对采访内容进行了录音,并协助他们填写。线上部分,通过亲友的协助,利用微信群和电话联系在外务工的子女,邀请他们为家中的老年人填写电子问卷。总体而言,郭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在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民生保障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关注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提升乡村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4)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2025年1月28日,贺靖钦同学走访了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贺靖钦实地走访了老年人的家中,采访了居民张奶奶和李爷爷。通过发放问卷和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中,贺靖钦细致询问了他们的日常情绪、社交活动、生活满意度等;访谈时,老人们也敞开心扉,分享了他们的快乐、担忧与期望。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年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5)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
团队成员还前往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展开调研。颍东区距离阜阳市中心较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平原为主,主要种植麦子和玉米。村子里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地,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则靠政府给的养老补贴。村子里的老年人大都没有带孙辈,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老人的孙子孙女最小都是初中。这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内心孤独,但又不愿意表达出来。他们总是把子女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甚至觉得自己的感受无关紧要。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但也让人担忧。他们对生活的麻木和缺乏热情,反映出心理需求的长期缺失。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努力。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提供心理辅导等方式,为他们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孤独,找回生活的热情。
三、实践总结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许多老人的子女外出务工,导致他们身边缺乏陪伴,孤独感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他们内心深处实际上经历了长期的心理需求缺失。他们已经习惯了默默忍受,习惯了将自己的感受置于次要位置。
关注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肩负起的责任。唯有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真正的转变,让他们摆脱孤独与麻木,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希望。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晚年环境。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风险调研队将继续怀揣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致力于准确描绘出农村老年人的心理面貌,为解决这一紧迫的社会问题倾注智慧,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