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省委 “百万大学生进社区” 社会实践 “六个一” 工作安排的指引下,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村毓秀催花绽,润社涵情引福临” 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鼓励队员主动向社区报到,参与多样化的基层服务。2025 年 1 月 19 日,实践队队员齐子涵来到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洛北干渠城市公园,开展志愿清扫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补齐城乡社区服务短板贡献力量,在美化社区环境的同时,也为谱写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篇章添砖加瓦。
洛北干渠公园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生态变迁。多年前,这里曾是城市边缘一片荒芜之地,干渠两岸垃圾成堆,河水污浊不堪,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一场生态治理攻坚战在这里打响。经过多年的努力,洛北干渠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城市中的一颗生态明珠。
在清扫活动中,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人行道与草地中,对散落其上的塑料袋、烟头、纸屑等垃圾进行清理,将其一一收入垃圾袋中。晨光微曦,人行道和广场上却已经来了不少晨练的居民。当实践队员好奇地向一位市民询问时,他感慨地说:“洛北干渠的变化太大了,现在这里空气好,景色美,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我常带着我家孩子来玩,亲近亲近大自然,心情都舒畅多了。”
图为实践队员捡拾草地上的垃圾。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河边,不仅捡拾河岸的纸盒和食品包装袋,还用工具敲碎河面的薄冰,打捞水中漂浮的垃圾。在这里,实践队员遇见了一位正在捕鱼的老人。老人不紧不慢地将渔网从河中收起,一边解下缠在网上的小鱼,一边高兴地说:“以前这里环境确实不好,河里又脏又臭,没鱼没虾,我们都不愿意来。现在可大变样了,水清了,环境好了,我每天都来下网,能抓到不少鱼呢。”
对比洛北干渠如今的景色和过去的模样,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曾经污浊的河水,如今清澈见底。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这里依然生机勃勃。成群的灰喜鹊和乌鸫在渠岸的树丛中觅食嬉戏,为冬日的干渠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而等到立春,河冰消融,还会有野鸭从远方迁徙而来,在此地繁衍生息。洛北干渠公园已经成为了社区居民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亲近自然的最好选择。
实践队员的志愿清扫活动,不仅美化了洛北干渠的环境,更是一次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清扫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每一处被清理干净的草地,每一片被打捞上来的水面垃圾,都代表着对生态环境的一份守护。实践队员意识到,生态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洛北干渠的变迁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从过去的荒芜之地到如今的生态公园,洛北干渠的华丽转身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治理、市民的积极参与以及无数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实践队员的志愿清扫活动,正是这一生态治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洛北干渠的生态之美,传承着生态文明的理念。
此次志愿清扫活动,不仅让洛北干渠在冬日里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在实践队员心中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