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太河镇北牟村的春节气氛愈发浓厚。村民们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做准备,热情洋溢的场面吸引了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村毓秀催花绽,润社涵情引福临”实践队队员国凯翔的参与。此次活动以磨面、筛粉、贴对联等传统民俗为主题,旨在通过多元社区服务,传递温暖与关怀。
村子的集体活动一向离不开传统手艺的传承,磨面和贴春联是春节期间重要的准备工作。实践队员心里早已做好准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村民们带去一些帮助。同时,实践队员也期待亲身体验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
在活动的第一天,实践队员来到村里公用的磨盘,第一项任务是磨面。在这里,眼前的场景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师傅正用力地将小米倒入磨盘中,随即推动磨盘碾压小米,队员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尝试自己的磨面之旅。
“初次磨面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紧张,不知道能否做到。”实践队员回忆道。“但当我看到师傅自信的眼神时,我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通过这种轻松的氛围,大家互相学习,而实践队员通过对话收获了一些制作面食的独门秘诀。不久,细腻的面粉便在众人手中形成,传递着与乡土文化之间的情感。
接下来的筛粉环节同样富有趣味。实践队员站在筛子旁,认真地筛选着刚磨好的面粉。他发现,筛粉虽然简单,却至关重要。每一颗面粉的颗粒,都是通过劳动得来的,是村民衣食无忧的基础。他深深被村民们的专注与奉献精神所感染,意识到这种劳动并不是繁琐的任务,而是对生活总是认真认真再认真面对的体现。“这一刻,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一点点的幸福加分。”
通过实践队员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磨面和筛粉的活动顺利完成,村民们纷纷表示了对实践队员的感谢,大家在一起分享了自己制作面食的故事和经验,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实践队员们参与了北牟村传统的贴对联活动。队员们分成小组,携带着准备好的红纸和笔,挨家挨户地拜访。在贴对联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体会到了村民们对新年美好愿望的憧憬。
一位年长的村民告诉实践队员:“这对联不仅仅是贴在门上的,它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祝福,也是对家人、邻里的良好祝愿。”实践队员看着一幅幅经典的对联,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每一笔字间,蕴含着的是对来年的期盼与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上了新的对联,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倍感欢愉。实践队员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对新年期许的故事,笑声不断洋溢在这片小小的村庄中。
在活动中,实践队员和队员们与村民展开了深入交流,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村民们笑着介绍说:“多年来,我们村里一直保持着过春节的传统。虽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但我们依旧要传承这一习俗,聚在一起过年。无论如何,我想把这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图为实践队员在和村民用磨盘磨面。
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在这些充满温情的故事中,村民们对生活的态度令他感动不已。他们无论身处何地,总有一份心系家乡的情愫。
实践活动在充实与快乐中结束了。在太河镇北牟村的这段经历,让实践队员不仅学到了传统的手艺,还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人情。他表示:“多元社区服务不仅是帮助他人,更是传递爱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
通过磨面、筛粉、贴对联的体验,这些传统文化让队员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温暖。实践队员们在乡村的传统中找到了归属感,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这一切不仅是对乡村文化的认可,更是传达出一种对于生活的执着与坚守。
未来,实践团队希望能够继续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帮助农村社区传承丰富的文化,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实践队员坚信,在这条服务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传递温暖的使者,携手并肩为乡村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无论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传承,还是在每一次的相聚时刻,实践队员都愿意成为这份温情的守护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