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未成年人案件数量、种类增多,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研究涉法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探索司法社工介入涉法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的现状并分析其对策,2025年1月20日,观护未来调研团成员朱一嘉前往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调研,少年庭法官颜霖接受采访。
颜霖表示,自己接触过大量涉法未成年人案件。在处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普遍淡薄。部分未成年人对自身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无清晰认知,有些即便隐约意识到行为违法,却根本不清楚其社会危害程度是否已达犯罪标准,这一现象凸显出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紧迫性。观护帮教制度是应对涉法未成年人问题的重要举措。颜霖提到,娄底两级法院都成立了少年庭专门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后续帮教工作。这一模式优势明显,少年庭的办案人员因深度参与案件审理,对案情了如指掌,在开展帮教工作时,能够依据每个涉法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帮教计划。然而,颜霖也坦言该模式存在弊端:法院在承担繁重办案任务的同时兼顾社会帮教,精力分散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果。
尽管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涉法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他们在自我意识树立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颜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是首要任务,监护人应积极配合并高度重视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管。同时,司法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社会层面也应积极参与普法工作,提升家长及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颜霖认为,在推进观护帮教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司法社工的作用。司法社工在介入过程中,与未成年人建立长期追踪关系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但需把握好分寸,避免过度干涉而引发未成年人的抗拒情绪。
展望未来,颜霖坚信涉法未成年人观护帮教领域将朝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岗位意义重大,这不仅能缓解司法人员精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凭借多学科知识,为涉法未成年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她特别提到,新兴的 “循证矫正” 理念值得关注,该理念依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证据,为每个涉法未成年人制定矫正方案,能有效提升帮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她还为调研团提供了指导意见,建议去采访调研已经成功回归社会的有犯罪史的未成年人,但要注意在调研过程中需采取合理的调研方法,保护好未成年人的隐私。
通过本次调研,观护未来调研团不仅对观护帮教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还深入地把握了观护帮教工作的现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团队后续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推动涉法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工作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做铺垫。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观护未来调研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7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