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 福建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少

近日,在立足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框架前提下,为深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族文化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展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2月18-19日,福建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调研”实践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贵州省黔南自治州、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甘肃静宁界石铺镇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推动民族融合,加强民族团结贡献青年力量。

社火秦腔年味浓,共绘回汉一家亲

在华夏大地的西北一隅,有个名叫红寺堡的地方,这里的岁月,被秦腔的激昂高腔与社火的热闹欢腾填满,更被回汉两族亲如一家的情谊润泽得熠熠生辉。

春节期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实践队成员来到了红寺堡街区,走访当地居民,并共同观看当地春季期间最为热闹和隆重的活动——社火。来自全区的社火代表队齐聚于此地,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传统社火项目轮番上演,队伍成员头上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宛如民族团结之花上的晶莹露珠。人群中,大家不分你我,无论是汉族人民还是回族人民,脸上洋溢微笑、满足,共享这喜庆时刻。

图1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新春社火表演

在西北的土地上,秦腔的豪迈粗犷为大西北留下独特的色彩。安万秦腔大戏开场,点燃了宁夏新春的第一束烟花。台下观众席上,回族同胞戴着白帽、汉族乡亲穿着新衣,并肩而坐。台上演员唱念做打,令台下或颔首、或拭泪。高潮处的时候,全场齐声喝彩,甚至和台上演员合唱,形成了万人唱秦腔的壮观,声音汇聚成洪流,冲破民族界限,只有对艺术、对美好生活共同的热爱。

图2 陕甘宁著名秦腔艺术家安万在红寺堡区进行秦腔展演

华锐霓裳映雪域,藏风织韵耀高原

春节期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雪域,深入探索华锐藏族服饰。

在这次活动中,实践队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与心灵触动。从初步的理论学习到实地调研,再到亲身体验,每一步都让同学们对华锐藏族服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论学习阶段,实践队员们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对华锐藏族服饰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服饰不仅仅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他们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实地调研过程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述了藏族手工艺人如何将一块块平凡的布料,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服饰,大家还一起观看了短片。短片中,这些手工艺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畏之心,这让实践队员们深受感动。

图3 华锐藏族服饰展览

在亲身体验环节,队员们和当地的人民一起穿上了华锐藏族服饰感受到了服饰与人体之间的和谐共生。服饰的剪裁、质地和配色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身材特点和气质风貌。同时,实践队员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服饰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个人形象的展示,更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图4 实践队员参与华锐藏族服饰体验活动

石砌记忆,戏说传承

2025年寒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实践队的成员们有幸踏上了探寻贵州安顺屯堡文化的旅程。

一踏入村落,那独特的屯堡建筑便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建筑多以石头为主要材料,房屋布局极具防御性,狭窄却又紧密连通的街巷,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屯堡人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军事故事。

图5 贵州安顺屯堡建筑

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屯堡服饰别具特色。它们保留了明代汉族服饰的诸多元素,宽袍大袖、系着腰带,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韵味。而饮食文化更是让队员们大饱口福,“屯堡鸡辣子”中鸡肉的鲜嫩与辣椒的香辣完美融合,松糕粑也有着独特的美味,这些美食承载着当地的饮食传统。最让大家难忘的是屯堡地戏。演员们身着古装,头戴面具,在表演中演绎着《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粗犷豪放的动作、质朴的唱腔,让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大家与一位资深地戏演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分享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图6贵州安顺屯堡地戏演出

在调研活动,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安顺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作为汉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分支,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范例,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然而,实践队员们也清楚地看到了屯堡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年轻一代多外出务工、对传统文化兴趣不足、传承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迫在眉睫、亟需解决。

恭城油茶韵传千古,文化传承光照四方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恭城油茶作为当地的传统特色小吃,不仅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也逐渐成为了一张展示恭城文化的名片。寒假之际,“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实践队成员返回家乡,对恭城油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图7 恭城油茶

恭城油茶历史悠久,源自唐代,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饮食文化。油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健胃、祛湿避瘴等功效,还承载着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在恭城,打油茶、喝油茶已成为一种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形成了独特的油茶文化。

图8 恭城油茶的制作过程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恭城油茶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恭城油茶产业有望借助其文化价值和健康属性,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创新的持续推进,恭城油茶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加强文化旅游与产业融合,如实现“油茶+旅游”式发展,恭城油茶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军民鱼水情回汉一家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记忆,甘肃省静宁界石铺镇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处。这片土地上矗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史书,走进它,翻开它,那段“回汉一家亲”的温暖过往扑面而来。

图9 静宁界石铺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

寒假期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共筑民族团结同心圆”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静宁界石铺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这个蕴含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地方。当年,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静宁界石铺,在此地与敌人打响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战斗间隙,受伤的战士们急需救治,物资也极度匮乏。就在这艰难时刻,当地回民群众挺身而出。他们不顾危险,穿梭在战火边缘,将家中仅有的粮食、草药送到红军手中,为伤员包扎伤口。回民们自发为饥寒交迫的红军送粮,用熟悉的乡路为战士们引路;红军则不辞辛劳,帮回民担水、修缮房屋,将缴获的物资分发给当地人民群众。

图10 纪念馆内展品锦旗

那些带着岁月斑驳痕迹的生产工具,它们见证了军民齐心劳作、共克时艰的难忘场景。也见证了回汉民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次 “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调研”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奔赴神州大地,地跨南北,深入探寻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魅力与现状,收获颇丰,感悟至深。在宁夏红寺堡区,借“社火”与“秦腔”领略回汉亲如一家,传统民俗成为民族情感纽带,生动诠释团结内涵,让人体会到文化交融带来的温暖情谊世代延续。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从华锐藏族服饰的历史、制作到亲身体验,深感藏族手工艺的精湛,服饰承载的不仅是审美,更是民族精神,也意识到传承传统工艺的紧迫性。贵州黔南自治州的屯堡文化独特迷人,地戏表演尽显历史韵味,可传承困境也敲响警钟,年轻一代的缺位亟待关注,守护文化多元任重道远。广西桂林恭城油茶,作为瑶族文化代表,集饮食、养生、社交、经济发展于一体,非遗传承与创新机遇并存,有望大放异彩。甘肃静宁界石铺镇依托红军纪念馆,重温 “回汉一家亲”,文物史料见证军民鱼水深情,凸显民族团结基石作用。

一路行来,各地民族文化虽各具特色却殊途同归,紧密相连。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既看到民族融合硕果累累,也发现传承挑战重重。身为青年,同学们深感肩负推动民族团结、助力文化传承创新之重任,未来当以实际行动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添砖加瓦,让民族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解码合肥张氏百年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解码合肥张家百年家风2025年1月1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捡起百年家族传承的书页”队,深入合肥地区丁家巷,围绕合肥张家的家风家训展开了为期1日…… 刘群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花饽饽——巧手捏就精彩,匠心传承文化

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文明不息”社会实践队积极开展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向非遗文化传承者请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解码合肥张氏百年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解码合肥张家百年家风2025年1月1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捡起百年家族传承的书页”队…

刺绣——千丝万缕织就东方神韵

2025年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文明不息”社会实践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走进居民家中,深入了解并体…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新年大团圆

新年的钟声敲响,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团圆氛围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盏盏红灯笼高高挂起,就像一串串熟透的红柿子…

东隅遗梦赴东营 守护古建启新程2

东隅遗梦赴东营,守护古建启新程——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东隅遗梦古建守护团赴东营广饶寒假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作者:见…

最新发布

聊城大学【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樱’你而来—电商助力上章樱桃产业出圈”活动
为提高农户的网络营销和客户服务技能,进一步拓宽家乡樱桃销售渠道,带动村民致富,1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风助新农服务队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孙家上章村举办“‘樱’你而来---电商助力上章樱桃产业…
广西师范大学学子深入“柳州” 寻味“三江茶”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2025年寒假期间,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侗香茶韵”社会实践团队于1月7日深入柳州三江地区,对…
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迎新剪艺 窗花添彩贺新年
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迎新剪艺窗花添彩贺新年2025年1月24日随着春节的钟声渐近,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的成员范宇轩在烟台幸福街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剪窗花活动。这场活动不仅为当地居民带去…
铁血丹心,岁月无悔——老战士张淑恒的英雄人生
2025年1月19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薪火相承”实践团走进抗战英雄单长宣同志家中,通过口述历史、实物见证、互动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记忆,探寻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在齐鲁大地的青山翠谷间,传颂着…
【返家乡】志愿活动服务-全家福
新春佳节将至,四个月的大学生活结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罗丁凯乐带着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回到故乡,开展“新年大团圆”实践活动。大年三十这天我与家人把房间搞得格外喜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齐聚阖家欢庆,同享幸福时光
在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宋睿佳开展了一场以“齐聚阖家欢庆,同享幸福时光”为主题的返家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深厚的魅力与意义。春节是家乡最重要的传统…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守护蔚蓝海洋,共筑生态家园
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宋睿佳开展了一场以“守护蔚蓝海洋,共筑生态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我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制作了宣传标语和海报,深入群众,向他们传递海洋保护的理念。海报…
返母校大学宣讲个人总结
“知识的溪流,奔腾不息,灌溉着无数学子的梦想田野。”参与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到镇江中学和镇江一中进行宣讲,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荣耀的旅途,更是一场梦想的接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将河海大学的…
返母校宣讲个人感悟
回首过往,从高中母校毕业的一年多里,在大学里的生活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虽然离开了母校,但她一直是我心中最柔软,温暖的地方。即使已经毕业,也总能回想起那段充满青春与活力,欢乐与泪水的奋斗岁月。本次…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保护海洋
人类活动对海洋珍稀水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为了守护水资源贡献出了属于我们的青春力量,“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组织开展了一项保护海洋珍惜水资源的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用画笔,专注地在画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