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传承非遗,文化点亮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拾遗谱新实践队非遗学习之旅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寒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拾遗谱新”实践队奔赴四川、山东、甘肃等地,开展了为期2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基层,学习体验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竹编、剪纸、围棋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指尖上的艺术,感受匠心传承
在景泰蓝工作室,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感受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独特魅力。非遗传承人张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景泰蓝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张老师提到:“景泰蓝制作中最难的工序是掐丝,需要将0.2毫米的铜丝精准弯折成设计图案,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体验了掐丝、点蓝等工序。队员石同学感慨道:“第一次尝试掐丝时,手抖得厉害,铜丝总是断,光是完成一片花瓣就花了3个小时。但看到最终成品时,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通过亲手制作,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这项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匠人精神。
图片1:实践团成员在XX景泰蓝工作室学习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制作技艺
竹韵悠长,编织青春梦想
走进四川成都道明竹编村,实践团成员们被眼前琳琅满目的竹编制品所吸引。非遗传承人田师傅向同学们展示了竹编技艺的精妙之处,并手把手教授大家编织技巧。田师傅介绍:“竹编看似简单,但每一根竹条都需要经过选材、劈丝、编织等多道工序,才能最终成型。”
在田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用竹条编织出了精美的竹篮和竹扇子。队员李同学说:“竹编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对力道的精准控制。田师傅的手虽然粗糙,但劈出的竹丝以及编织出的作品都细腻无比,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通过这次体验,队员们对乡村振兴和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
图片2:竹鞭传承人为实践队员演示竹条的分离制作方法
纸上生花,剪出时代风采
在甘肃剪纸艺术馆,实践团成员们被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所震撼。剪纸艺术家王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并现场指导大家进行剪纸创作。王老师说:“剪纸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每一刀下去,都要心中有图,手中有度。”
同学们纷纷拿起剪刀,在红纸上剪出各种图案。队员吕同学剪出了一幅“福”字图案,事后他表示:在剪纸活动中,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意识到,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血液的注入。”
图片3:实践团成员展示完成的剪纸作品
棋逢对手,博弈智慧人生
在青岛西海岸各社区,实践团成员们与围棋爱好者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围棋交流赛。实践队员前往社区小学讲解围棋的历史文化、规则技巧和人生哲理,并带领社区儿童举办围棋比赛。高校联赛获奖者王同学为孩子们进行辅导和讲解,他说:“围棋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每一步棋都需要深思熟虑,就像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
通过围棋交流,实践队员们不仅感受到围棋的博大精深,也领悟到“棋如人生”的深刻道理。活动结束后,实践团与社区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计划定期开展围棋普及活动。
图片4: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小学为同学们讲解围棋知识
青春践行,非遗传承在路上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拾遗谱新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实践团共创作了30件非遗作品,包括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竹编制品和剪纸作品,部分作品被当地艺术馆收藏。此外,实践团还与道明竹编村达成了产学合作意向,计划未来开展非遗文化推广活动。
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播非遗文化,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9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