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城市生活,11月1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在长沙黄兴广场打造沉浸式国家公园科普体验空间。活动以“星城连山海 共护生态家”为主题,通过多维度科普教育,吸引市民参与,构建起城市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在200米长的“生态智慧长廊”里,32块高清展板串联起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壮丽画卷。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林海雪原到海南热带雨林的层峦叠翠,从三江源的冰川秘境到武夷山的丹霞奇观,每幅画面都配有二维码,扫描即可收听专业讲解。特别设置的“湖南元素”展区,重点展示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保护成果和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濒危物种监测体系。
标本陈列区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打卡点。志愿者精心布置的生态橱窗里,藏羚羊的绒毛标本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大熊猫的仿真模型正“啃食”着鲜嫩竹叶,海南长臂猿的骨骼标本与鸣叫声频互动装置相映成趣。“这些标本都是通过非损伤性采集获得的。”生物学院志愿者李明一边演示鸟类羽毛的3D扫描技术,一边向围观市民解释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在中央互动区,三组科学实验同步进行。“水土保持模拟箱”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孩子,他们通过调节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参数,直观观察水土流失的动态过程。“大家看,当植被覆盖率达到70%时,泥沙量减少了85%!”志愿者王雨桐的讲解引发阵阵惊叹。
“生物多样性拼图挑战”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参与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打乱的动植物图片拼合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自砂子塘小学的张浩宇小朋友仅用3分12秒就完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拼图,兴奋地领取了志愿者手绘的生态书签。
最具科技感的当属“生态修复AR眼镜”体验。市民戴上特制眼镜,眼前立刻呈现出可可西里生态修复的虚拟场景:通过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案,实时观察草甸恢复效果。“这种体验让我真正理解了生态保护的系统性。”参与体验的中南大学学生陈雨欣表示。
在“栖息地保卫战”情景模拟环节,市民分组扮演生态学家、牧民、开发商等角色,围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辩论。“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应该算长远的生态账。”扮演牧民的张建国的发言赢得热烈掌声。这种沉浸式互动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设立的“生态承诺墙”前,市民们用电子笔写下对自然的寄语。“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希望我的孩子能永远看到绿水青山”等留言不断涌现。团队特别准备的3000份《国家公园知识手册》,将本土生态案例与全国国家公园体系有机结合,成为抢手的科普资料。
这场跨越山海的生态对话,正悄然改变着星城人民的生活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长沙注入青春动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4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