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11月20日,在长沙生态动物园科普馆,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国家公园科技展。活动以“智慧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走进科普馆中庭,直径8米的环形LED屏正在上演“国家公园数字交响”。实时更新的生态数据与动态影像交相辉映:三江源的冰川消融曲线、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竹生长周期、东北虎豹的迁徙热力图,在穹顶屏幕上编织成流动的生态密码。当红外相机捕捉到雪豹幼崽的影像时,系统自动触发AR特效,雪豹立体影像跃然眼前,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通过5G网络,这些数据会同步到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智慧平台。观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取长沙本地空气质量与国家公园的对比分析报告,这种数据可视化让生态保护变得触手可及。
“我们采集了真实巡护员的操作数据,构建了AI决策模型。”团队志愿者介绍,“参与者的每个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生态评分。”现场设置的排行榜实时显示全国用户的成绩,长沙站最高分获得者将获得前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地考察的机会。
现场设置的“生态科技孵化站”更具吸引力。学生们分组设计智能投喂器、太阳能生态监测站等方案,专业导师从可行性、经济性等角度进行点评。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洞庭明珠”团队展示的水葫芦智能清理船模型,获得了长沙市科技局的孵化基金支持。
在“科技助农”专区,来自十八洞村的猕猴桃种植户龙大哥正在咨询生态种植技术。志愿者团队开发的“智慧果园”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结合国家公园的生态数据优化种植方案。“去年用了你们的技术,我们的猕猴桃甜度提升了20%。”龙大哥的现身说法让咨询台前人头攒动。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特别设置了“长沙生态记忆”展区。通过老照片与现代影像的对比,展现了岳麓山、湘江流域的生态变迁。“这些变化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城市热岛效应模拟系统”,让市民直观感受到绿色空间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
此次活动不仅搭建起公众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更在青年群体中播下了生态保护的种子。后续团队将持续开展“科普进社区”“自然观察笔记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国家公园的科普精神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4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