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团队:聚焦农村老人社会参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25年3月2日至2025年3月15日,来自河北大学的一支大学生团队深入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西落堡村,开展了以“探索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路径”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包括问卷调查”、“联欢活动”以及“故事分享会”等。这些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探索提升策略,为促进农村老年人积极融入社会贡献力量。
深入调研:洞察农村老人社会参与现状
2025年3月2日至3月10日,该团队在保定市定兴县西落堡村对农村老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此次走访调研旨在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农村老人的社会参与情况并进一步了解影响其社会参与的主要因素。
在调研前期,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学习老年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等知识,并设计了“方言版”问卷。为确保调研全面性,团队成员均衡走访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老人,兼顾性别、居住状况等差异,特别关注留守、独居等特殊群体,保证样本代表性。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农村,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在问卷发放环节,考虑到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成员们耐心细致地解释问卷内容,帮助老人理解并填写。在谈及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时,一位受访老人说:“有时候我也想多出去参加参加活动,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举办,举办什么活动,怎么才能参加,而且村里适合我们老人的地方太少了,每天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共采访150位农村老人,收集到有效问卷134份,发现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存在参与需求层次低、参与领域不均衡等问题。在经济活动参与方面,多数老人从事临时工或农业种植;文化活动参与以看电视、聊天为主;公共事务参与较少;家庭劳动参与频率高,但多是出于无奈;人际交往则集中在家庭和邻里范围。
银龄新活力: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调研纪实
2025年3月12日,团队成员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西落堡村开展了“情暖夕阳红”主题联欢活动。团队组织农村老人参与手工剪纸、编织比赛等传统技艺展示,让老人们在欢快氛围中重拾社交乐趣。“几十年没这么热闹过了,和年轻人一起做手工,感觉自己都年轻了!”85岁的谢奶奶边剪纸边笑着说。
同时,3月13日至15日,团队在在此开展“老有所为”故事分享会,邀请当地有特长的老人展示才艺、分享人生经历。有人讲述了自己带领村民脱贫的故事;有人展示了珍藏多年的刺绣作品;还有人讲述参与支援唐山大地震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代际交流,更让老人们感受到自身价值。“没想到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故事,年轻人也爱听。”一位受访人欣慰地说。
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团队发现农村老人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原本不愿出门的独居老人开始主动参加集体活动,部分老人还自发组建了广场舞队。这些变化为研究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提供了鲜活案例,也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文化认同对促进老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持续助力农村老人融入社会
此次实践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际情况,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区域,对比不同省份的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的重视,共同营造有利于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良好环境,助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让农村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实现自我价值,安享幸福晚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