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
为了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大工红色基因内涵,勇做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于2018年1月13日,开展了以”寻访老校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林鑫的带领下,七名队员于九点三十分到达陈宝清老师的家中,开始了这次的访谈活动。
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及由队长张鑫讲述采访的大致流程。本次采访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陈老师分享自己在大工的经历、讲述历史;二,同学们与老师进行互动、提出相关问题;三,由陈老师讲述对当下大学生的寄予。
·红色烙印,拾忆大工
陈老师首先向我们讲述了主楼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学校正处于困难时期,而新教学楼的建立又迫在眉睫,于是大工师生们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建起了主楼的一砖一瓦。“主楼精神”也成为了大工师生们永恒的精神宝藏。而谈到陈老师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离子镀研究室》的科研情况,曾经召开十一次鉴定会、申请到一项发明专利。即使在1995年退休后,陈老师也并未闲着,而是继续投身于科研事业,遇到很多困难,也一一克服。《离子镀课题组》申请到五项专利,其中有三项发明专利,为工厂建成五条生产线,办培训班等。1982年在《国家计委》立项《离子镀代替电镀技术研究》,提出用离子镀彩色膜代替电镀及电泳装饰膜,用离子镀厚膜CrN代替硬铬,现已全面完成并投入工业生产。(解决了三个不可能:其一,离子镀膜与基材之间不可有过渡层---可制备2-6微米合金过渡层;其二,锌基合金及黄铜不能进行离子镀,因锌元素在真空条件下极易挥发---可以进行多种镀膜工艺;其三,离子镀只能制备薄膜厚度2-5微米---可制备厚度至100微米镀膜。)上述三项均有三项发明专利支承,且已投入工业生产。目前由董闯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胡小刚研究《离子镀厚膜机理及膜层性和结构》,与大连纳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新型离子镀技术和工业生产研究。当同学们问到老师是如何克服科研过程中的困难时,陈老师动情的说到:“在获得国家发明奖后,我的内心获得了很大的触动,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一定要把科研工作搞好,以回报国家的支持,不仅如此,还会将科研工作传承下去!”
·红色传承,真切寄予
谈到想对同学们说的话,陈老师说到:拼命学吧,这是对自己、对学校甚至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学校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老师感到十分欣慰。在学习方面,专业课一定要夯实基础,勤学多记,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了其他技能的掌握,外语一定要学好,至少要达到能说会用的程度,这对你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也应善用手机、电脑等产品帮助我们学习。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采访结束后,队员们做了简单的总结,便各自开始着手于分配的后续工作。通过这次珍贵的采访机会,同学们都受益匪浅,陈老师的故事以及解惑,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学者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的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也在见证着大工日新月异的变迁。通过老校友的故事,我们更加明白了流淌在大工学子血液里红色基因的难能可贵。而在当下,如何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大工精神,我们,从未停下脚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6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