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早晨9点,中国矿业大学理论学习部第三分队的成员来到了有着浓厚传统文化的古彭城——徐州进行“阅读遗存”社会实践活动。
小队成员共6人,于3月1日上午前往文化氛围浓厚的云龙书院参观学习,对该遗址进行了阅读遗存的寻访。一经踏入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书院,时代感便铺面而来。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它还是跌跌撞撞却又阔步向前地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到了今天。虽然不再是最初的云龙书院,但那“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的书院精神却从未中断。寻访过程中我们见到了课程表、梆子、戒尺、书章、答题纸等物,可见在当时书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培养体系。由小观大,古代书院制度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和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声声脆脆的鸟鸣中,队员们深深陶醉,仿佛又回到了百年前的那个书声郎朗的地方。
参观完云龙书院,小队成员攀登了云龙山,途经张山人故居,白鹿洞,黄茅岗等著名景点,在云龙山下的黄茅冈,苏轼曾经酒醉,即兴赋诗一首《登云龙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醉态可掬的太守形象。而苏轼之所以登云龙山,是为了一位文人——张天骥。云龙山顶的放鹤亭,即张天骥张山人所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并写下著名的《放鹤亭记》,传为经典。自苏轼吟出这首千古绝唱,从此放鹤楼蜚声天下,引得历代的名人雅士乃至帝王慕名而至。从苏轼的笔墨中不难看出,他向往的就是张山人那种隐逸逍遥的文人生活。队员们在这里对张山人和苏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同朗诵《放鹤亭记》,慕古代读书人的故事。
午时稍作休息后,寻访队参观拜访了徐州市户部山古民居-户部山八大院,寻访古人家中的阅读遗存。其中主要参观了有着崔氏翰林府之称的崔家大院,仅从雕梁画栋中就感受到了崔家大院中浓厚的文化气息。如门上雕有二十四孝图,而正是崔家良好的家风,造就了优良的学风,并在十几代人中生生不息。据统计,明清两代,崔家共有两位翰林,五位进士,为官者更是达13人之多。在斯,最是能感受到古代读书之责在家族中一代又一代传承。
游历完古建筑群,队员们来到了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燕子楼。燕子楼建筑颇具特色,飞檐挑角,形如飞燕,春天时燕子多栖居于此,故而得名。然而燕子楼之所以留于青史,不不在其建筑,而在那曾经的“楼中人、楼中事、文人辞”。白居易,苏轼,文天祥,萨都剌均叹张关在楼中的饮酒赋诗的佳话和关盼盼独守空房的故事,而为此楼作过诗。其中苏子的那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更成千古名句,道尽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队员们在这里与一位老者攀谈,他为我们讲述了这楼的毁又复建和历代文人诗中的寓意。成员们听后颇为文化的魅力所动,思绪万千。
本次实践活动,让队员看到了古代历史中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也希望我们这些后人能在寻访阅读遗存后,能学得其精华,传承我们的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6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