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很长,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次旅行。每次旅程都存在着它们各自不同的意义,因为去往的目的地不同,同行的伙伴不同,途中的风景不同。非常幸运的是,我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的暑假,有了第一次出省调研的经历,跟着一支非常有魄力的团队:非遗+社会实践队。数十人一同于2023年7月3日上午从武汉站出发,前往安徽省黄山市宏村附近。
跟着一群陌生的人,来到距离家三百多千米的地方,我是非常激动又紧张的。此次前往安徽黄山,我们的目的是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找寻红色文化的身影。在这短短五天的黄山之行,我们住在古老又美丽的民宿里。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由于时间的关系,队伍都在住店处原地休息调整。站在民宿的露台上,头顶就是蓝天白云,远处就是重重山峰,近处就是一些徽式建筑。远近结合的美景,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直让想对建筑的历史故事一探究竟。这些徽式建筑为什么有能力去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与人文环境的最高水平呢?
在这里第二天,我们进行了两项活动:徽墨描金、瓦绘。上午的徽墨描金,首先有老师进行授课。老师以幽默的讲课方式向我们简述了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史,让我们对知识更有兴趣。30个人坐在一起笑着,是我之前没有过的体验,我非常感慨。老师对墨的历史进行了讲解,并用现场所拥有的工具向我们演示了徽墨的制作基本操作: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蒸、捶打;称重、定形、修剪;晾晒;打蜡、描金。根据老师的讲解与演示,我体会到了墨的制作不易。它需要一年的时间去最后成型,每一块墨上都带着浓浓的香味,这其中蕴含着的是手艺人的一番心意,一片用心,只有我们真正的去尝试,才能知道其中的无穷力量,更加明白其珍贵。我们在体验馆里,只进行了描金这一传统手工,拿着细细的笔沾物质去描摹“金不换”三字。这样精细的活动,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慢慢的生活。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地方,真正的放松自己。下午的瓦绘,我们画的是虎头砖,讲究的就是随心所欲,各种颜色都可以从我们的手下产生。画画,还是我小学接触过的东西,现在再触碰,只感觉非常不一样。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徽墨描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青瑶 提供
第三天,是我们来这里的第一次下雨。这次,我们来到了中国传统村落——宏村。宏村是5A级景区,许多导游团来到这里探寻徽式建筑。宏村本就有着“画里乡村”的称号,拥有举世无双的古水系,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等重要文物。每个建筑之间只能走动一位游客,前后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行走,只让人感到热闹与亲切。宏村还提供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免费提供小照片,非常暖心。下午,我们前往另一个传统村落——卢村。卢村有着完好的民居组成的木雕楼,每间屋子里的东西都能看出前人的生活痕迹。我们在错综复杂的村子里绕圈,就像走在迷宫里一样,相谈甚欢的同时又见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随着时代发展至今,这些东西能够完好保留下来,不光需要非遗人,更需要社会、政府的支持。
图为实践队员在宏村祈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青瑶 提供
之后,我们又接触到了传统手工:扎染、制作徽调糕。扎染围巾一直是我最期待的事情,将一条米白的围巾在自己的手上染成蓝色,染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深度,非常有成就感。大家按照老师讲授的三种方法任意捆绑围巾形状,最后的成品也是独一无二的。经过所有人的努力后,一条条围巾一起晾在衣杆上。随着风吹过,在这古老传统村落中,在这干净纯洁的天空下,蓝色与白色相融的围巾翩翩起舞。下午制作徽调糕,是一个边吃边动的活动。各种样式的模型,米色的面粉,白色的糖粉,黑色的芝麻,最后变成一个个好吃的徽调糕。这算是我第一次动手做吃的,记忆也非常深刻。在制作过程中,时不时响起的敲击声,咚咚啪啪的,是多少本地人常年的工作呀。
图为实践队员向老师请教扎染方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青瑶 提供
调研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距民宿60公里远的博物馆与两条老街。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墨、歙砚、新安书画、徽州文献、徽州三雕是馆内的特色藏品。经过两个小时的参观,我认为徽州文化博物馆就是体验徽州文化的窗口,市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徽州文化熏陶的“大课堂”。两条老街,有卖吃的,有卖喝的,还有木雕、古玩等,在一家家店铺中,还藏着几处博物馆。商贩都十分的热情,招呼着过路人品尝黄山的各种特产,特别是黄山烧饼。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很多,都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见证。中华文明5000余年的历史,因为他们而熠熠闪光。我们作为接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学子,有责任更有义务去认识、认可、认定它们,让它们在接下来的历史长河中永不停息。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783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