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课标内容要求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要通过对电离平衡存在的证明及平衡移动的分析,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平衡观和守恒观。
在学科核心素养上,从微观角度探析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结合过程,通过画微观图示,深入对知识的了解,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其中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强化了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的概念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课标中对需要掌握的内容作出了以下要求:首先要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并掌握电离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根据电离常数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小。要知道在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具有确定的电离常数。对弱酸(碱)而言,电离常数越大,酸(碱)性越强。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会促进电离;电离过程中热效应很小,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温度变化对电离产生的影响;如果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某种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又能电离出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便会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7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