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以解释作家创作现象为目的,将人的幻想作为主要探讨对象,并联系与之相关的游戏、白日梦、梦等现象论述了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想象活动。
一、作家的创作构思:
(一)童年时代的游戏的继续和替代品
“长大了的孩子在他停止游戏时, 他只是抛弃了与真实事物的联系;他现在用幻想来代替游戏。他在空中建筑城堡,创造出叫做白日梦的东西来。”
(二)未满足的幻想——童年经历、内心潜在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意的人才幻想,未能满足的愿望是产生幻想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转。
(三)童年经历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孩子独创的世界,带有幻想色彩。
没有得到满足的童年愿望,或快乐的童年经历对作家创作具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唯一的来源,当下生活经验也是一种来源。
二、梦与白日梦的关系
梦和白日梦与艺术创作的最重要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愿望幻想性的达成
在夜晚,我们也产生一些令人羞愧的愿望;我们必须隐瞒这些愿望,因此它们受到了压抑,进入了无意识之中。这种受压抑的愿望和它们的派生物以一种相当歪曲的形式表现出来——白日梦。夜间的梦完全与白日 梦一样是愿望的实现。
三、作品和白日梦的关系:
(1)创作是受压抑的欲望的升华,是在幻想中求得满足。作家、 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 “本能的欲望” 的驱使。 艺术家和常人一样, 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白日梦与艺术创作是在想象中达到欲望的满足,从而弥补现实中的不完美,进而引导现实走向完美。
(2)创作是白日梦的替代性满足。做白日梦者往往把他的幻想隐藏而不让其他人知道,但创造作家应用艺术的技巧来克服观众或听众对白日梦的厌恶之感,作家们正是通过这种“升华的作用使他的作品失去个人的色彩,从而使社会可以接受,同时又可以在幻想的观念中表现出作者要求得到满足的愿望,并引起与之相应的快乐,一种潜意识的快乐。
(3)弗洛伊德把艺术家当成精神病患者来看待,把艺术家的创作比作精神病患者做的 “白日梦”。 但艺术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 因为作品虽然在结构、目的上与白日梦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不管是构思过程还是作品本身始终受到作家理性精神的支配,因为做这场“梦”的更主要的目的在于用理性的文字来传达相对集中的思想感情,再度把握现实文艺创作。
四、弗洛伊德忽视了艺术的社会型职能
弗洛伊德的分析重心理、轻文学,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艺术问题的探讨上还不够深入。他认为经过升华的艺术,作家和他的读者们就可以不受责备地享受潜意识中的满足。但文艺作品是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体验而产生的思维的结晶,是作家的精神产品,它必然要反作用于现实,干预指导现实,它不可能不侵入现实、总是有益无害的。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不但能给人以乐趣,而且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改造人的价值观。相反,充满色情、凶杀的文艺作品会造成暴力犯罪的增加。弗洛伊德忽视了艺术的社会性职能由此而造成艺术与创作许多非理性化的倾向。
http://www.dxsbao.com/art/4178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