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爱心与理性(上)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作者:曾凡阳

《个体化社会》这本书是齐格蒙特·鲍曼将过去3年内所做的演讲和写成的文章合在一起编辑而成的文集,大体来看来说鲍曼将书分成三个部分,从人类最本质的问题即存在方式,到思维方式,最后到比较微观的行为方式。由于书中所含内容较多,采用一种后现代的话语描述方式,与日常熟悉的语言相去甚远,并且语言具有较高程度的暗喻性,并且旁征博引,对于阅读者阅读水平要求较高,故笔者就本书中《爱心是否需要理性》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感悟及观点。

鲍曼在《爱心是否需要理性》这一篇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爱心与理性的区别以及如何处理爱心与理性的关系从而达到爱心行为的尽善尽美。

爱心和理性的定义,在鲍曼的文章中并没有直接的定义,他曾这么描述“爱心”,当人们不得不就爱心发表意见之时,我们“搜肠刮肚”地寻找词语,但词语只是在畏畏缩缩之后便随即消失。而对于理性,他则是用一个偏向哲学的语句对它进行了形式上的定义,即理性是对于一切理解都不可以企及的事物具有客观和证据确凿的洞察。的确,这也是鲍曼的独到之处,他不像涂尔干等那些定量社会学家那样,对于自己研究的对象,有一个非常固定而确切的定义,但是随着他论述的深入,爱心和理性在我们心中也建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文章开始是从爱心与理性的矛盾入手的,爱心惧怕理性,理性也惧怕爱心,每一方都试图消灭对方。理性比爱心善于辩论,任何言语上的交锋,每次都是以理性的凯旋而归和爱心的遍体鳞伤而告终。如果说让爱心来判断一种情形是正当的,理性会发现爱心所说的话语无伦次,语序颠倒。但是理性清晰的言语在爱心这里听起来就像是语无伦次的喋喋不休。出现这个矛盾的原因是理性和爱心的三个区别。首先,爱心关涉的是价值,而理性关涉的是用途。爱心眼中的世界都是价值的汇集,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最先关注的是否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追求,符合的就是爱心认同的事情,而不符合的则相反。然而,对理性来说,它眼中的事物由有用的事物所组成,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韦伯曾提出的工具理性,也就是说理性看待事物,会把它们划分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资源是否可以被利用,应当如何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达成自己的目标。使用和价值的不同取向使得理性与爱心分道扬镳。然而即使理性和爱心都走上的正当的道路,它们的眼界也会大相径庭。爱心的视野是无限的,就像是君子对于儒家学者而言,它是不可能达到,但是每个人都会将它作为最终目标,不断靠近。爱心对于奉献爱心的人来说,同样是无限的,因为会随着爱心的前进而不断前进。但是,理性的意图却恰恰相反,不打开通往无限的门,而是将它关闭,关得严严实实。理性常常在时间中发生行为,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实现和耗尽,然而使用只有通过重复而不是自我实现才能得以持续,实现只能导致终结。最后,爱心要求与他者的团结,而理性则是促成对自我的忠诚,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从属关系,成为爱心与理性各行其道的最终原因,理性之下的那种自由广为人知,这种自由保证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追求和获得目标,这种自由将事物分成外界和自我,将外界的所有部分,看成是自我实现的工具或者是障碍。然而,对于爱心来说,爱心不止无条件地接受他者和尊重他者保持原有现状的权利,并且还会对于存在的理由做出奉献——帮助、支持与祝福。爱心和理性有着种种的不可磨合,他们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月球的正反两面一样,没有谁可以被另一个所代替,他们也不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以上种种原因反复为我们证明爱心与理性真的水火不容,但是他们是否能分离?

http://www.dxsbao.com/art/441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爱心与理性(下)
然而两者的分离却会招来灾难。爱心引以为傲的东西也会带来爱心的不幸:无限且不明确。大多数时候,不确定性都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状况,而且毫无前景,无法治愈的不确定性因完全无法对付而使人感到厌恶。无限则…
观红色阵地,悟初心使命
观红色阵地,悟初心使命--许昌学院“百年党史社会实践小队线上教育活动2022年6月6日上午,实践队本次学习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齐国昌红色收藏,因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学习。齐国昌老…
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精神 ——许昌学院红色不朽实践队红色精神学习
2022年6月7日上午8: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队员吴红洁于线上进行红色党史宣讲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到了有关红精神的知识。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
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许昌学院“百年党史社会实践小队重走长征路线上教育活动昔年战争的阴霾虽然已经散去,但红军长征的精神依然震撼着后人的心灵。历史长河中的那一条“红飘带“总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
感悟红色精神——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2022年6月7日上午8点,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队员魏泽亮进行线上红色党史宣讲,探寻红色革命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不易,更加坚定当党的正确领导。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赋予一个…
学习党史精神,开创美好未来
学习党史精神,开创美好未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百年党史百年风华社会实践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党的历史由来,深刻剖析党之精…
救国救民,结盟武装 ——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学习党的故事
2022年6月7日上午8: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实践队队员王榮于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线上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两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会议上确立了国…
土地革命 浴火重生
土地革命浴火重生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2022年6月7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精神”实践队开启了线下党史宣讲活动,张玲同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梁庙村进行了关于土地革命的党史宣讲…
开展体验式党史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开展体验式党史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赴彭德怀故居开展党史学习2022年6月6日,“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百年党史”社会实践队正式开始,首先到访的是革命先辈彭德怀先生的故居。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县乌…
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程
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程走进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馆2022年6月7日上午,“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百年党史”社会实践队队员叶雨萌带领大家来到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