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民法总论》的启示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樊华

《民法总论》读后感

在读过梁慧星老师的《民法总论》后,我对于死者名誉权的追索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书中指出:权利系由特定理由与法律上之力两要素租车呢个,本质上是受法律保护的的顶利益。“为权力而斗争,这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劝你人主张自己的权利,不仅履行了对自己的义务,同时也履行了对国家、社会的义务,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国家的法律秩序。”在民法(一)的学习中,姚鹤徽老师曾讲到,死者名誉权可以折射成为近亲属的名誉问题,但近日在湖南出现的配冥婚问题却让死者名誉权的追索成了难题,一方面对于民事求偿主体是难以确定的,另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民事求偿客体也难以确定。而对于民事损害赔偿的问题上,在《民法典》中也始终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责任来与之对应,因此我产生了如下疑问。

梁慧星老师指出,请求权是权利人请求他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但以配冥婚为例,对于非法配冥婚辐射下的死者名誉权以及此行为下所获得的非法利益的民事求偿主体难以确定。

首先对于直接求偿主体,也就是受侵害主体已经死亡人,由于其不符合民事诉讼主体的自然人要求,因此不能成为民事诉讼主体。

其次对于间接求偿主体一般可能为死者生前或死后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或者是某些特定公益性事业组织。于前者,其起诉名义难以订立,对于利害关系之近亲属关系,一般可按照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孙女的顺序来进行求偿,然而在社会实践中,对于配冥婚的收益主体极有可能是前顺序位主体本身,因而不利于对于死者名誉权以及冥婚行为下所获得的非法利益的民主求偿。而对于利害关系之非亲属关系,在与其近亲属非法取得利益观念相冲突时,又无法通过合法性解释对死者近亲属进行民事诉讼来保护死者的名誉权以及对于非法利益获得的求偿。于后者,特定公益性事业组织仅能知晓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冥婚事件,来对此作为民事诉讼主体向侵权者请求损害赔偿,但对于其他冥婚事件,其获取信息的不匹配性导致众多死者的合法利益不能通过法律程序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因此难以提起民事诉讼。

最后,对于一些无身份尸、无亲属尸的冥婚事件更难以通过确权的方式对他人提起民事诉讼,因此在保护其民事权利上存在困难。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民事法律主体之间形成的以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目标性事物。在冥婚事件中,对于人身利益关系中的人格利益的侵害性在行为开始时就已经确立,但对于请求损害赔偿下尸体的物属性却难以定力,一方面对于尸体的本身属性而言,其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具有私权客体属性,即物的非人格性质,但对于民法上物的可为人所支配的、满足人们一定的社会生活需要、构成财产的特征却不符合,因为对于尸体而言,对人们的价值多为精神寄托,而非现实性、财产性的经济价值,因此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民法上的物;另一方面,对于尸体的延伸利益而言,其延伸的源属性问题难以定力。对于其利益的延伸,我们既可以认为是对于死者生前利益的保护性延伸,又可以将死者看作是整个家族的一部分,其死后部分利益的归属问题转移至其近亲属的延伸。因此对于民事损害赔偿的客体无法通过确切说法将其定性。

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对于侵权责任下的损害赔偿制度存在于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害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是侵权人已经支付的除外;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的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赔偿数额的确定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的精神损害赔偿等。而对于物权保护下的物权损害赔偿制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八条似乎也可以对尸体进行有效合法保护。但根据不同的归责原因,产生的相应的法律后果也各不相同,侵害人所受到的民事赔偿责任的轻重也尽显层次参差,对于被侵权人的保护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因此对于我国现行民法下的损害赔偿的也难以归属。

梁慧星老师认为,应该建立内部限制和外部限制,从而来解决一系列权利保护问题,所谓内部限制,就是认为权利本身包含义务,权利应为社会社会的目的使用,混淆权利与义务的界限,最后发展为对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彻底否定;外部限制是指在承认并保障权利不可侵性,以民法上的城市信用原则、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限制权利行使之绝对自由性。但是我认为对于死者名誉权及其他物属性侵权后的赔偿问题至今仍未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进行有效解决,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司法解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受害死者争取最大利益保护。

http://www.dxsbao.com/art/5212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走进社区:服务基层治理,建设美丽家园

中国青年网廊坊1月17日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 刘熹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剪纸文化,绽放非遗魅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

中国青年网石家庄7月22日电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剪纸文化等非遗技艺则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刘熹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拥抱绿色生活,共建低碳家园

中国青年网廊坊7月31日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 刘熹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献基层,志愿服务行

中国青年网龙口7月26日电在当今社会中,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参与方式,青年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先锋力量,是社会志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动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 刘熹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讲党史故事,做红色传人

中国青年网廊坊7月19日电为响应国家号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在廊坊市展开形式多样的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活动。红…… 刘熹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网石家庄7月22日电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来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党史课”,学党史、强信念…… 刘熹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师范乡村行,支教润童心

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18日电师范生支教是提升师范生价值、锻炼授课本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教学完善和儿童知识发…

曲园学子走进社区:服务基层治理,建设美丽家园

中国青年网廊坊1月17日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

曲阜师范大学——护陵园红色遗产,谱黄河文化新章

在前往烈士陵园之前,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对陵园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郑州烈士陵园位于郑州市区西南部,始建于1955年…

走近抗战老兵,传承爱国精神

在阳光明媚的2025年1月15日,里巷相望实践队涌动着一股别样的热潮。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与满怀的敬意,踏…

最新发布

暑期实践团文艺汇演排练
7月17日上午,教科院赴益阳桃江暑期实践团迎来了第一次文艺汇演排练,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在各班班主任和活动组的带领下开展。暑期实践团的文艺汇演活动预期在7月26日正式演出,活动组共安排了3次文艺汇演…
湖北学子三下乡:漫游书屋,“慢”读经典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快生活”在人群中越来越为主流,但同时也伴随着焦虑和恶性内卷等问题。为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品质,能够有机会“慢”下来去“沉浸式”地品读一本喜爱的书,还以校园书香的本味。7月23日,…
九八的奇妙之旅
九八的奇妙之旅我,出生于1998年,大家可以叫我“九八”。我的样子看起来有一些普通:白色短袖带有领子的休闲款纯棉衬衣,上面印有米白色碎花,碎花中间又点缀着零星红色圆点。但是有我出现的地方绝不普通。…
《社会契约论》的感受
秩序——读社会契约论有感今日,我在行驶过程中面对戛然亮起的红灯做出了立即踩下刹车,停止制动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看到红灯之后我会做出停止性动作,而看到绿灯却表示准许通过呢?…
秦始皇统一制度的新观
秦始皇统一制度的新观在被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主题为《关于秦始皇统一的新认识》的讲座洗礼后,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感悟:在面对历史事件时,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看待问题,因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
读《让法律人读懂人工智能》有感
法律人与人工智能——读《让法律人读懂人工智能》有感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使人工智能伴随时代映入人们眼帘,直到2017年5月,AlphaGO以3:0的优异战绩击败人类…
《人世间》影评
烟花的守护者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烟花,在生命里绽放……——题记“滴,滴,滴……”心电血压监护仪的低吟让在场的气氛紧张了起来。“今年过年我都没有好好过,我哪里都去不了,我只能呆在家…
关于嗣后免除
《民法学》读后感在学习到债的体系这一章节,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基于约定也好,人情也罢的债务免除关系的对外责任承担上一直属于我的疑惑点,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我参考了《德国民法典》、《中华人民…
对《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看法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假期间,在读过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本书后,感幸有所悟,有所成长。对于本土资源的理解,苏力老师在书中指出:假如我们可以确定我们关于建立现代中国法治的知识是完…
读《诗经》有感
疫“情”——读《诗经》有感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换言为之:诗经教会学者温良柔和敦厚大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洗涤内心,做到坦荡荡、三达德,在遇难中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做到化险为夷,进而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