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以贾、 史、 王、 薛四大家族的衰败为背景,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高唱了一曲女性赞歌,而且围绕着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既反映了封建社会无可挽救的颓败之势,又体现出作者对民主、 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作为没落贵族的先进代表, 他怀着沉痛的心情为封建统治的没落唱响了挽歌。书中,作者对女性之美明显表露出爱护与歌颂之意。 无论是丰腴妩媚的薜宝钗、 文采飞扬的贾探春、天真直爽的史湘云,还是才貌不亚于其姐的宝琴等,曹雪芹都毫不吝惜地赞扬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尤其钟情于林黛玉这一角色。而林黛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
许多年来,林黛玉身上所散发的魅力一直吸引、折服了很多读者。作为 “金陵十二钗” 之一、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与贾敏之女,林黛玉既是贾宝玉的姑表妹,也是他毕生难忘的恋人。她是小说中最有思想、最清醒的一位,也是一位集美貌、灵性、才华于一身, 纯真率直又敏感多思的女子。正如冯其庸所说:“林黛玉的形象,虽然初看似与传统的形象颇多相似,但细读,也可发现,这个形象的外观 是由她孤零的身世遭遇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她的尖而锐的个性,她的特殊才华和冰雪聪明, 她的绝代姿容和稀世俊美,在以往的小说、戏曲人物里,也是不可重复的。”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林黛玉的人生观是黯淡的,这是她永恒的命运。从她的人生 阶段开始,她就面临着一个支离破碎、凄凉的家庭环境 。 幼年丧母,少年丧父,寄人篱下。这对她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塑造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人生的起点似乎是悲伤的根源,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无限的阴影。而家庭的缺失和寄人篱下的悲痛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压迫感。林林黛玉不想接受自己这样的命运的安排,她的清高自负,满腹的诗论,她天真、纯洁 ,她憎恨这个世界和她悲惨的命运。她常常孤芳自赏,忘记身边的世界,为她的多愁善感播下了悲剧的种子。这也给她造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悲伤,她想用这种方式平息在寄人篱下的挣扎。这种对自身命运的抵抗已经显示出悲剧的竟义。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是个敢于直接反抗封建礼教的女子。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黛玉的一生早在书的初始就被作者赋予的悲剧色彩。不仅仅是因为她本身造就了这悲剧,更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背景所决定。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读者,令人同情。她的高雅的品位,锋利的诗词,脱俗的情趣,敏捷的文思,甚至她的一颦一笑都闪烁着真实而质朴的光芒。她这样一个美丽、真挚,为爱情理想而生的叛逆女性的典型形象,会被世人永久的牢记。
http://www.dxsbao.com/art/5463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