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
一、课后作业
通过布置富有特色的作业,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作业,以此帮助那些学习基础薄弱、自卑的学生,使之慢慢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又或者布置一些具有心理教育性的作业,如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等,为学生情绪的发泄和倾诉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他们内心的困扰和不适得到良好排解。再或者带领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的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化学中的疑难问题集体研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写化学小论文或者搞化学小发明,总结身边的化学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课后活动中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进而得到人格上的熏陶、心灵上的启迪、情操的感染。
二、开展丰富奇妙的化学实验
初三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还充满了很多未知和好奇,这时候正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此时我们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述课本内容,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离不开实验。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手体验,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化学的变化之美。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的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初中的实验本来就不多,除了八个必做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的分组实验,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试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http://www.dxsbao.com/art/5521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