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美术学院2024-01-10 19:06发表于江西
2023年12月8日晚,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有幸邀请到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万新华老师开讲。万新华老师著有《柯九思》《风格·鉴藏·接受:关于明清书画史的若干片段》《图像·风格·观念:中国现代绘画史丛稿》《看画读书随录》《圣地韶光:20世纪中期中国画之韶山图像》《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阅读傅抱石》《王原祁研究》《画外:王时敏散佚信札考释》等著作,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美术史学者与策展人。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应酬与自娱——傅抱石晚年绘画创作的一个侧面”,以线下的方式进行,由美院青年教师郑子路博士担任主持人,副院长苏敉教授担任评议人,史论系师生参与现场交流。
讲座开始前,郑子路老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对象——傅抱石(1904—1965),他是近现代江西籍著名国画家、美术史家,祖籍新余,生长于南昌,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的一生可大致分为南昌、日本、客蜀及南京四个时期。本次讲座邀请到的万新华老师是国内傅抱石研究的代表性学者,曾长期工作于南京博物院。在讲座中,万老师将以傅抱石晚年绘画创作中的“应酬”与“自娱”为线索,来探讨它们在傅抱石生活与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揭示出傅抱石的内心世界。
讲座伊始,万新华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傅抱石身上,我们当代人可以学到什么,又应当学习什么?傅抱石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家庭,十八九岁时已经著书立说,虽然部分原因是出于教学工作之需,但最重要的在于他有心且付诸行动,这与他青年时代过早承担了家庭责任的经历息息相关。傅抱石一步步从社会普通家庭到后来在美术界家喻户晓,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持之以恒的上进之心。我们现在翻阅傅抱石写的美术史著作,部分理论似乎已经落伍,但他作品中的精神是不朽的。傅抱石在追求目标时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生活中有着极大的责任心,这其实是当今青年人最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1963年1月,傅抱石与何香凝、潘天寿相聚杭州合作国画以迎农历新年
其次,万新华老师对题目中“应酬”二字作了解释:“应酬”在《辞海》中释义为“交际往来”,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互相之间的礼节性行为。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变,“应酬”的词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不同语用环境中,“应酬”释义重点或在“应”,或在“酬”,各有侧重。在现实生活中,“应酬”有时还含有对社会潜规则的一种“应付”之意。但无论如何,应酬是一种“理性行为”,对于“应酬”,具体问题需作具体对待。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傅抱石如同我们当代年轻人一样,因为生活拮据而苦恼,因为工作编制而纠结。这一时期傅抱石的绘画买卖主要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之急,而在这之后傅抱石以书画酬赠友人,则大抵有建立与维护人脉网络之目的,那么在傅抱石的生活中,他的应酬方式与自娱方式是否有区别,创作时的状态,所作的题材,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END
文字整理:熊添
文字校订:郑子路
编辑: 许勇琦
审核:熊吉生 高志标 胡园慧
我校美术学院
http://www.dxsbao.com/art/659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