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先生以礼物交换为研究对象,以乡村社会网络实际情况为考察基础完成的一部社会学巨著。
《礼物的流动》围绕着乡村社会中不同情境下礼物的馈赠行为,从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小事出发,揭示出礼物流动背后所反映的错综复杂的乡村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以礼物流动这一随时可能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选材亲切、新颖,正是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吸引我阅读《礼物的流动》全书,从礼物馈赠之小,探寻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之大,层层渐进,不断加深我对礼物流动之下人情、传统、义务、社会地位等影响礼物馈赠等因素的理解。下面我将概述两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对它们的体悟。
在最初的章节,阎云翔先生阐释了人类学话语中礼物的含义,对“互惠原则”和礼物的“不可让渡性”作出了简要的说明,并强调了礼物交换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中国的礼物交换不同于其他的社会类型,中国某些礼物是由地位低的人赠予高位者,而其他社会类型中,多为送礼者优越于受礼者。在过往的十余年中,礼物交换是时常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而我从未深刻地思考过,礼物交换背后的社会类型与文化差异。在这一章中,阎云翔先生还对本书的整体框架作出了说明。在整个框架中,我看到了许多我从前未常理解过的概念,虽然仅仅只是阅读了一个框架,对礼物流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却仿佛已窥见了礼物流动理论的庞大复杂。
第六章所阐述的“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于我而言,是全书最为亲切,也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理论。下岬村的村民们在送礼上讲究“礼上往来”,强调礼物交换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接受了礼物却未履行回礼的义务,便会觉得于心不安。在下岬村的村民们眼中,人情即为感情基础上的私人关系,承了别人的恩,也就是欠了别人人情,便得在后续的生活中用各种方式偿还这份人情。这一“报恩”的过程,也体现着互惠原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时,如果朋友赠予了我们礼物,我们往往也会择期回赠给朋友一份价值相当的礼物;街头贴着的寻物启事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如若提供线索,必有重谢”之类的字样。互惠作为一种兼受人情与义务影响的规则,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阅读完《礼物的流动》全文,我不但不再认为社会学类著作诘屈聱牙、难以理解,甚至感到有些意犹未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的阅读兴趣从最开始单纯地好奇礼物流动之下会有何种的社会理论逐渐转变为想要求索这些社会理论本身。从表层的社会现象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探索表象下的深奥理论,这是自我求知的过程,亦是推动社会学发展的过程。非常感谢阎云翔先生,深入下岬村实地考察,最终书成《礼物的流动》,为想探索礼物流动背后之奥妙的我们,开启一扇大门,点亮一盏明灯!
http://www.dxsbao.com/art/662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