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所谓大学者 有大师之谓

来源:大学生网报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杨文鑫

  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清华校长的就职演讲上讲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短短一句话阐明了高等教育的精髓在于“人”。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曾感慨道:“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些年,“大师之问”犹如一团迷雾,笼罩在我们的上空。
  那么,什么样的人又能称为大师呢?
  在我看来,大师首先是一个博学的人,学贯中西、古今通汇、文理融合。其次,他心有大爱、德行高尚,爱国家、爱人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当我们探讨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的时候,往往从教育谈起。
  在文理科关系上,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便进行文理分科培养,尽管在大学中,文史、理工科的学习都有可能使得学生获得理性思考的习惯及严谨的思维结构,但是文理科学生往往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思维习惯的不同,能做到文理融合的人少之又少。
  在教育风气上,自上世纪末素质教育的暖风吹向我国之后,其对立面——应试教育便饱受诟病。这种教育制度严重影响了我国学生的创造力发挥、自我认知发展、道德水平及职业生涯规划。
  统一不仅要求答案统一,还要求解答过程统一,美其名曰“方便了阅卷老师”,学生有了新的方法而不得使用、不得鼓励,创造力从何谈起;
  人有多样性,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有差异,但较为单一的应试评价方式,往往让部分学生只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学校学习,没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反而增进了一些人的自卑。而自信的心理品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支撑着他,熠熠闪光;
  在某一次学习经验分享会上,一位北大的学生向孩子们讲到:语文作文里,名人名言不会写,你可以自己造一句,阅卷老师哪儿知道这是不是他说的。台下,我和一位老师面面相觑,这样传达的“三观”是正确的吗?为了成绩,无所不用其极?
  坐在高三教室里的我们,还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参加高考,就随着“大潮”攀登书山、苦渡学海。一部分学生前十几年的学习只为高考服务,忽视了兴趣、爱好的培养、专业的选择及职业生涯的规划。一份能被人作为事业的职业,会给一个人带来莫大的幸福。
  在高校里,往往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教师的榜样力量趋于失落。良好的师生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对于教师的一种无形“督促”。
  受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的发声往往集中在安全范围内。一部分人由于所在单位的约束、无良媒体的断章取义及舆论压力,而选择在公共问题上保持沉默,仅在小众内发声。
  有人认为,中国的大师必然植跟于中国的土壤。他会愿意了解中国社会的细枝末节:小到某个汉字的发展演变、某地的独特民俗,大到某位政协委员的提案详情……他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他见识过美国的公民社会、自由平等,产生了向往的同时也会认识到中国现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及发展前景;
  谈到一些学科的发展时,他会承认我们与某些国家的差距,但也会告知同学们本国前辈的努力以及我们也同样存在优势的地方。要主动将美好加之于自身而非拍手叫好或“暗自垂泪”;
  长久以来,一部分国人对我国“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与媒体、教科书对于近代民族苦难史的过度渲染不无关系。现在就是一个要将这种印象扭转过来的时代,正视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各方面的成就,对我们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近年来,伴随着高考改革的加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增进、互联网实名制的推行,相信我国培育“大师”的土壤将越来越肥沃。
  

http://www.dxsbao.com/art/73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助力其传承创新。学生……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

姓名:史佳航班级:计算机科学于技术2303班实践感悟:作为大学生,为响应学校号召,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身边问题的…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最新发布

教育哲学视角下学校教育真谛的深刻阐释
  教育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特征出现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一个教授育人的过程,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千百年来,人们对 …
不负当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于各种动物便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抵抗情绪,不能说讨厌,准确来说应该是害怕。小的时候,住在农村,奶奶总喜欢养各种各样的土狗,土狗长大了便生一群十分可爱的小狗崽。土狗不像宠物 …
百年大计——改革进行时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纵观中华五千年辉煌而灿烂的历史,改革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曾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既 …
让教育之“死水”变“活源”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上初中的妹妹成绩一直很优异,但她曾经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上学这个问题而表示困惑,甚至跟我表达过不想上学这种有些意气的想法。起初听到会有些许生气,但仔细一想,我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是因为热爱求 …
当你沉睡时
  2014年的冰桶挑战让大家知晓渐冻症的这个闻所未闻的疾病,就在大家渐渐忘了冰桶挑初衷的时候,网上炸出的一条消息,让这个可怕的病魔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2016年1月,北京大学历史系2015级博士生娄滔 …
新时代,新征程
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突出强调一个新字,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点上,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 …
知识的真谛
读完大学的理想,知识是作为自身目的这一部分。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看的很困难,这样的困难出现在初期,经历一段时间的拖延后便着急作业,认清现实鼓起勇气面对,细细琢磨着读。这个时候,便也能安静下来了。书中的 …
  我身边的志愿榜样——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1601团支部青创系列活动
  武汉理工大学鉴四712教室里,武理工法语1601志愿服务队正在进行一次小型的志愿经验分享会。我觉得志愿服务就像是把自己变成小太阳,然后尽我所能的温暖身边的人,志愿服务队的欧阳靖雯在志愿经验分享会上这样 …
安徽师大生命科学协会参加MyH2O第五期暑期测水活动并获奖
近日,“MyH2O中国水质地图”组委会公布2017年第五期暑期测水活动末期评比结果,大学生生命科学协会因末期报告完整、数据分析合理、末期故事感染力强等,荣获“最具媒体价值一等奖”及“综合社会影响力二等奖”。…
闽南科技学院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专题报道
11月23日,闽南科技学院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在康美校区田径场上如火如荼的举行着。此刻,天空蔚蓝,跑道火红,红蓝相互交织,形成一片色彩绚丽的背景板。背景板上的主角——运动员们,正在赛场上挥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