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纵观中华五千年辉煌而灿烂的历史,改革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曾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从习总书记的一番话中可以概括出改革的真谛——通时合变、与日俱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作为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将近40个年头。一直以来,改革开放就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它是中国继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回首将近40年的改革之路,无论是从经济增长、政治民主、文化繁荣还是科技创新、国防完善、外交多元等各个角度,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世界各国所尊重和敬仰。在改革的长征路上,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经济上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深化;科技上星火计划、863计划、攀登计划、神州系列计划等的完美实施使中国一跃成为技术强国;文化上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元文化向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多元文化演进,并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漫长征程中,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民族也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为重要、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三中全会,它再一次将视野聚焦于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制度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化、整体化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志,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四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与此同时也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三个面向”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开启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伟大航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战线以全面恢复和调整为中心,到1985年之后,党中央更是从教育体制与教育制度等深层问题进行变革,在这段时期我国实行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教育改革措施,比如开始普及小学教育,改革中等教育单一的结构,建立学位制度,建立中、高等自学考试制度……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我国人口大国的潜在能量。与此同时国家还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尤其是在党的十四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依法治教进程,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经历了恢复、探索、借鉴、创新各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难于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制,使教育实现从为阶级斗争服务、为计划经济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转变。从具体方面来看,比如在基础教育层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并没有使用法律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概念,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将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向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倾斜,贫苦地区、贫苦农村、贫困家庭成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99年,全国有小学58.23万所,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9%,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同时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88.6%,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普及义务教育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另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使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地方状况、文化特色、科研水平等全面衡量改革教学和管理体制,在学校日常运行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使高等教育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结构趋向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有了明显提升。
21世纪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部署,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这段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更多的新进展: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和提高阶段,逐步实现了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贯彻实施,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教育公平公正得到了长效发展……其中不乏有许多突破性、创新性的新发展,比如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随着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深化和对教育育人功能的强化,素质教育的主张从理论到政策到行为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教育改革的目标,它反映了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素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可以说,它是我国本土化的教育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契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另外教育公平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亮点,国家正在努力推进全国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着重为偏远落后地区提供财政补助和政策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动教育公平化的实现。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可以减小由于家庭背景、经济能力等带来的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改变社会体制、社会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使人的努力得到更公正的回报,所以教育公平对于社会、国家、个人来说其影响都是深远的,而国家在新世纪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将更有助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些年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的指导下,教育改革再一次成为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学校都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加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全面发展人才,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另外国家仍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从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到实施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加速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国家还探索实施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措施,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回首过去,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各方面的显著成果,逐渐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面对现实,教育改革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社会各界的教育人士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新思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全纳教育等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展望未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将会展现出新模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的教育将会逐步发展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古往今来,教育都具有启发人类智慧、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功能,是全人类所共同发展的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更加国际化、科学化、创新化,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http://www.dxsbao.com/art/735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