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豪再一次遭遇“居高临下”的俯视。“好不容易在沙漠里种上的树,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呢?”在全国两会的政协驻地,面对着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全国政协委员唐明,孙一豪抬高话筒,仰头发问。孙一豪,是2017年全国两会中众多拿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中的一名小记者。
孙一豪并不是两会记者中的一个特例,和他一同前来的小记者还有很多。随着小记者队伍在全国的不断壮大,参与范围的不断开拓,小到田间地头,大到人民大会堂,都可到小记者的身影。
萌眼看大世界
相较于成年的,从业经历丰富的专业记者而言,小记者多指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的中小学生。截至2016年,仅是中国未成年人网,就已在全国23个省份共建立了1088所小记者站,小记者人数多达六万多名。近年来,还有众多的媒体与学校合作,在校园里建立起了以媒体名称挂牌的小记者站。
学校以老师推荐,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在校内选拔记者站成员,并规范化,制度化地对通过选拔的小记者们进行新闻能力培养。小记者们每月或每周交稿的数量都有明确规定。但报道事件也并非凭空捏造,除了小记者们自身对于校园,身边事的报道,学校与合作媒体两个平台都会不定时地带小记者们走出校园,参加实践活动,寻找报道素材,对社会上的事物进行报道。
而对于小记者们的新闻采写能力,学习内专门分配有老师,对小记者进行新闻知识的,写作技能的教授,同时,媒体方面也时常派出专业记者,走进校园开展一系列的新闻讲座、新闻培训,来提高小记者的新闻素养和能力。
依托于合作媒体,小记者的文章有了方便的发表平台,并且小记者们还有利用写作获取稿费的机会。许多有小记者站的媒体都增设有专门的小记者板块,例如《南京日报》专门设有《南京日报小记者》,对记者站优秀小记者的文章进行刊登,同时接收来自小记者们的投稿。除了与媒体合作建立小记者站,许多学校还在校内自主设立了小记者站,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对小记者进行培养。
对小记者的培养不仅包括媒体与学校合作建立小记者站,一些媒体还面向全市、全省、全国进行小记者招募,开展小记者系列活动。新华社在全国各地都成立有小记者组委会,历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专业的小记者培养团队。
校内的小记者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新闻采写学习,而全市、全省、全国性的小记者活动大都是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进行集中、专门的小记者培训。利用专业媒体深厚的社会资源,小记者们得以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甚至有机会以小记者的身份进入两会现场。
但两会的小记者会经历更为严苛的选拔和更专业的培训。2018年,由《青年时报》的牛通社举办的赴京采访团选拔活动通过面试、笔试、看视频写作和镜头前自我展示四个环节,对选手的新闻常识、采访礼仪、知识量以及控场能力、思维和现场应变能力进行考察,而竞争激烈程度也达到了1000人选90人的地步。在优中选优中胜出的小记者们在选拔后还将专门学习采访礼仪、采访基本技巧、采访所需资料,并且进行模拟采访“全国两会”。
逃离潮外的记者力
近年来,新闻行业的离职潮愈发一浪猛过一浪,《南风窗》记者石破,《财经天下》的李铁,央视的李咏、崔永元、邱启明等,近年来都相继辞职。而仍旧挣扎在新闻一线上的一些没有走的记者也常常戏称自己为新闻民工。而在这种情况下,小记者活动却开展得异常如火如荼。
“将来孩子长大在社会上立足,最关键的需要四种能力–生存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是简单地在学校的课堂上就能获得,而小记者实践活动非常有效地弥补了学校课堂的短板,各类职业的深度体验,博物馆的神秘探索,都能让孩子得到宝贵的经验,这可比单纯在家多做几道题有意义多了。”《少年大世界》小记者团的一位小记者的妈妈在《少年大世界》举行的家长交流会上这样谈及让孩子参与小记者活动的原因。“低年龄的孩子主要还是想让她参与活动,增长见识。”牛通社一年级小记者朱紫研的妈妈在接受《龙新周刊》采访时也称参加小记者活动只是单纯想让孩子去增长见识。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组织起的小记者团体,在对小记者的采写能力的培养上主要是通过体验的方式,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小记者们锻炼当小记者的能力。而一些学校开设小记者站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开拓眼界,而非特意强调对学生新闻能力的培养。石楼镇中心小学的校园小记者的招募宣传词中直接写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加强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同学们在校园内外采访的能力,以及提高同学们对身边的人、事、物的关注度,提高同学们写作的兴趣、爱好,以及写作能力。”
媒体作为小记者活动的重要推力,在开展小记者活动中也自有其目的。当《金陵晚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长期占据着南京的报业市场之时,处于“非强势”都市报中一员的《南京晨报》在2003年设立小记者版,2008年,《南京晨报》小记者参加省“两会”报道,开了南京新闻史上“两会”报道中有小记者参与的先河,在南京和南京报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通过十年的小记者活动、培训,《南京晨报》将一个在最初不起眼的小记者版塑造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和竞争优势。如今,晨报的小记者成员覆盖了南京超95%的小学和重点中学,形成了广泛的受众群体。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连四、五十岁的群体都开始在网上获取信息,纸媒尤其是报纸的读者也越来越少。而通过举行小记者活动,报社或以订阅其报纸为参与必备条件,或是向家庭赠送报纸为必备条件来增加报纸的读者。芜湖小记者团就赠送给了小记者全年的《大江晚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按照小记者年级不同赠送《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或《扬州时报》。
小记者活动的火热开展还使企业看到了商机。企业借助小记者活动赞助、或小记者进工厂、小记者为公司画宣传画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企业进行宣传。而媒体在这个过程中也可降低活动成本,甚至增加广告收益。《徐州广播电视报》就曾在小记者参观牛奶企业,了解牛奶制作的实践过程中,既使小记者开阔眼界,又使报纸从企业处获得利润。
小记者,新闻大事件
正在读三年级的董荀扬最近爱上了读报和写作。不久前,他又领回了一笔来自《绵阳晚报》的稿费。2017年,董荀扬经过老师的推荐和绵阳广播电视台的对写作能力的笔试,顺利加入到了由绵阳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猫头鹰小记者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他以笔记录下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并向绵阳晚报投稿,在稿件得到发表后,他的写作热情也愈发高涨。董荀扬的妈妈这样陈述着参加小记者活动对董荀扬的作用。董荀扬的妈妈还说董荀扬也更加喜欢阅读报纸和新闻了。
类似的小记者活动使参与的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得到锻炼,而媒体提供的发表平台也刺激着和董荀扬一样的小记者们去持续写作。同时在学习了新闻相关知识后也更加有兴趣去读新闻,读报纸。
在身为小记者的董荀扬提高阅读和新闻兴趣时,董荀扬的妈妈还提到,为了支持董荀扬写作和阅读新闻的兴趣,他们家将长期订阅绵阳晚报和其他的报纸。小记者活动以家庭、学校为纽带,带动着整个社会对新闻的关注。小记者活动在报上翻找自己的文章,家长、老师每日打开报纸搜寻子女、学生的身影。媒体以家庭和学校为主要针对对象做新闻,形成新闻用户,从而加强了读者的稳定性和忠实性,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对新闻的关注度。
但当小记者作为媒体一大吸引受众的利器之时,小记者活动也并不是外界眼中的那样百利无弊、毫无漏洞。随着小记者人数的不断增加,限制其发展的反倒成了在于人数过多。不少地市的小记者少则千人,多则上万,而与其相对应的是报刊版面有限,举行的活动也不能保证每个小记者都参加。牛通社的朱紫研还在2017年参加了“浙江中国蓝小记者”,但因为参加人数过多,举行的活动大多是靠抢,先到先得,并且有些活动参加过一次,第二次便不可重复报名,因此朱紫研在加入小记者团队后仅仅只参加了一次活动。类似的问题影响着家长和孩子持续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与企业合作的活动,使得有家长质疑活动的意义。百度贴吧网友@我要我还要发布帖子吐槽:“一年到头公益性的采访活动没见几次,一到长假或寒暑假,就向家长推广各类商业性的活动。报社的小记者团组织者真不傻,公益性的采访活动没油水谁愿意干啊。”
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儿新闻》开播的前夕,教育部有关责任人指出,小记者活动是“成人关注儿童话语权,给予儿童少年更多生活体验的有益尝试”。无论小记者活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新闻培养方面,对于新闻业起着怎样的作用,但《公约》的第13条规定:“儿童有在媒介上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他们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满足儿童就自己需要而发言的愿望,也是对儿童的赋权。”或许才是小记者活动对儿童真正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news/83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