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想完成这一总要求,切实走好乡村振兴道路,最基础、最需要做的事是要走到农村去,走到农民的身边去,切实为农民解决他们的困惑,进行亲身指导和理论知识的讲解。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由设施专业教授杨延杰和学院团委书记刘燕杰两位指导老师、4名设施专业研究生、4名设施专业本科生组成的10人“蒲公英”乡村振兴小分队,来到了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对当地设施农业发展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对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
“希望你们可以给予农户们一些技术上的指导,普及一下科学种植的理念,为种植户传经送宝。”南郊镇仇书记表达了他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殷切期望。实践团队首先到达南郊镇人民政府,与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了洽谈与工作对接。
图为实践团队正在与周村相关负责人进行工作对接,了解当地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会议上,周村区团委高书记、南郊镇尹镇长向杨教授和队员介绍了周村区南郊镇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南郊镇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农业方面,周村区南郊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采取政策鼓励、科技引导与资金相结合的措施。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镇上有一些设施大棚和蔬菜园,但农户掌握的技术并不多,在种植大棚作物时经常遇到棘手的问题。”尹镇长告知实践团队。
期间,团队带队老师刘燕杰介绍了团队此行的目的,来到南郊镇是想了解当地的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希望能够对农户的种植技术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并与当地建立长期合作。同时,指导老师杨延杰教授表明,会切实为当地农户提供种植和栽培方面的帮助,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技术指导,深入基层助力发展
杨教授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和设施大棚种植基地,对当地的设施大棚和农作物种植技术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大棚种植现状,并向当地农户现场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大棚的维护的理论知识,切实解决了一些农户在农业种植上遇到的问题。
图为在大棚里,杨延杰教授正在询问农户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与存在问题。
“大棚里面的温度比较高,但也需要根据大棚里的实际情况来通风换气。”在设施大棚种植区,杨教授一行人详细地向农户讲解了如何提升土壤肥力,如何调控大棚温度,以及如何处理空气中的菌群等种植技术。“尽可能用土肥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光靠化肥,土肥里含有的很多养分是化肥所不具备的。”“空气中的菌群,可以用沉淀好的石灰水喷一下。”在考察过程中,农户们将实践队员围了起来,用朴实的语言询问着一些问题,杨教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耐心、专业的解答。
随后,实践团队了解到在几家农户的菜园里,有一种当地的不知名飞虫破坏着菜园里的蔬菜,村民喷洒各种农药也无济于事。实践团队走进菜园进行实地考察,杨教授观察了菜叶的受损情况和害虫的形体特征,随即咨询了研究昆虫的教授专家,给出了农户准确的回答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此外,实践团队先后走进了村民的生菜园和西红柿种植区,关于生菜烂根和西红柿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对村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图为杨延杰教授结合实际生产,针对生菜烂根问题向农户们提出解决方案与生产建议。
实践团队在讲解种植技术的同时,根据农户的种植情况向他们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增产、增收方案。一位村民告知实践团队自家葡萄园里的满地荒草无法清除干净,在查看了村民的葡萄种植情况之后,杨教授提出了“养鹅控草、鹅粪养地”的方案,并向农户讲解了一些注意事项。此种方案不仅可以解决荒草无法清除干净的问题,而且鹅蛋和大白鹅可作为农户的另一种经济收入来源。另外,结合工作和实践经验,杨教授在葡萄施肥、喷药方面给了村民一些建议。
任重道远,筑梦乡村振兴道路
此外,团队成员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头行动,走进南郊镇的各个村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详细了解了南郊镇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在乡村振兴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户缺乏种植技术,种植问题较多;二是农户需要技术指导,学习途径较少;三是农户对相关农业政策了解不深入,宣传力度不足。
图为杨延杰教授和村民们进行深入交流,讲解种植技术。
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农户们提出的问题让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发展新农业任重道远,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
此次社会实践,学生跟着老师深入基层,调研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向农户讲解种植技术,并解决了他们在实际情况中遇到的种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当我看到一些村民的种植问题得以解决后脸上的朴实笑容时,我就知道,这次没有白来。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实践结束后,队员圣亚男发表了他的感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1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