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7月12日至17日,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创新景区防疫·筑梦时代责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七名同学在张月老师的带领下,多次深入金丝峡景区熟悉其中景点,通过对金丝峡景区及其周边村落的实地调研,结合人群访谈、路径分析、流量观察,以解决公众在聚集性场所手部清洁消毒不便的问题,尝试预测公共清洁消毒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民众病毒防范意识为目标。
实践初期,团队七名同学初步熟悉金丝峡景区的人、车流路线,了解景区热点,对地形地貌、水系特征、土壤植被和人文风貌进行认知和梳理,向景区旅客询问景区体验,向工作人员了解景区发展历程和现状,收获颇丰。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对比疫情前后人流和车流量数据,整理疫情大背景下旅游业受到的影响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利用调查研究的结论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景区卫生防疫工作提出优化建议。
团队第二次进入金丝峡景区后,发挥专业知识,绘制景区平面图,详细勾勒金丝峡景区路线,重点记录主要休憩空间和公共卫生间的定位,在路径周围详细标注垃圾箱、垃圾处理站点以及座椅秋千等基础设施的位置,了解旅客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收集整理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时团队小组使用测量工具,对金丝峡景区公共卫生间的盥洗设施进行具体测量,同时对其面盆数量、距离、高度及种类进行详细记录,绘制卫生间总平面及盥洗空间平面,收集大量数据及图片资料,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此基础上建立适用性广泛的理论模型。
实践团队针对具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等特征的游客及工作人员调查团队发放调查问卷,从而获得人群需求与实际供应的定量数据以及不同人群对洗手池放置位置及数量的心理感受。团队成员在明确存在的问题后,结合规划原理与人体心理行为,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当前疫情中社会现状分析,结合人们在疫情下的心理状态及其对公共场所消毒问题的担忧情况,寻求解决人们心理负担的方法,化解人们需求与设施空缺的矛盾。
团队除深入景区外,又深入金丝峡景区周边村落,重点研究太子坪村卫生扶贫现状,并咨询了解疫情背景下村民的生活,共同研究和探讨乡村振兴卫生扶贫项目。在深入调研贫困户期间,张月老师带领七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携带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进入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进行调研,通过社会调查和沟通访问的方式了解在疫情大背景下村民家中的生活条件、存在问题,了解了当地贫困户家中基本情况的同时,收集农村环境问题、污染问题,了解目前本村面对疫情现状存在问题,发现太子坪村村民在疫情背景下,出门佩戴口罩,在节日期间取消酒席,避免人群聚集,养成自觉不串门,拒绝“吃野味”的习惯。在疫情期间,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宣传卫生知识,加大卫生和健康扶贫力度,村民们都加大了对疫情和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从而助力了乡村卫生扶贫振兴计划的实现。
团队在太子坪村调研期间,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李险峰,院长侯全华,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侠,党委副书记刘鹏等一行人莅临太子坪村,对大家进行了亲切的慰问。侯全华老师称赞了团队在金丝峡及其周边景区的实践调研项目,对实践团队的工作深感欣慰的同时也为如何继续深入开展工作寄予期望。刘鹏老师鼓励团队成员将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卫生防疫扶贫等重要领域密切相关的调研成果努力转化为学术成果,为当下乡村的”战贫“和”战疫“做出贡献。实践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对院领导的到访和慰问倍感亲切,表示将继续认真完成各项实践安排,展示建筑学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体悟和践行爱国主义与制度优势,并探索科学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紧扣防疫时代背景,从景区及其周边村落卫生防疫的问题切入。团队考虑疫情期间人流密集程度,故选取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山区自然景区,以陕西省商洛市金丝峡景区及其周边村落为例,通过综合实践调查及研究,整合景区卫生问题,并为金丝峡乃至秦岭生态给出优化建议,为农村连片整治提供切实可行的卫生完善方案,从而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本次“创新景区防疫·筑梦时代责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进一步感受到国家在疫情之下扶贫攻坚的力度和决心,了解了目前贫困村即将摘帽过程中卫生防疫的详细举措,团队表示将继续认真完成各项实践安排,展现建筑学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至此,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关于景区及其周边村落卫生防疫的暑期实践调查研究圆满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81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