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俞武松:无论我从事什么职业,心中都住着一位老师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秦雅洁

俞武松:无论我从事什么职业,心中都住着一位老师

8月6日安徽师大“薪火相望 廿载又新”校友寻访团队以“二十年对话”为主题,线上采访00级中文校友俞武松,与记者分享从上大学至今这二十年间,“师范”二字对其人生的影响和“老师”这一词语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踏入校园 遇见学习知识的老师

谈及母院,俞武松告诉记者,当年文学院在赭山校区,依山傍水,有松风凌云之美。文学院学术底蕴很深厚,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这些老先生对俞武松的影响如春风化雨般育人于无形之中。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位老先生,一位是余恕诚先生,他的《唐诗风貌》给俞武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俞老先生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这种做学问的方式令俞武松很敬佩,称余恕诚先生是他的榜样。另一位是杨柏岭先生,杨老先生的理论功底十分深厚,做学问同样很扎实。在师大文学院的这四年里,俞武松潜心读书,向这些老先生们学习做学问的方法和做人的态度。

俞武松在采访中表示,受老先生们的影响,自己养成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的习惯。“我记得我们那届毕业的时候,我作为班长送走了所有的同学,最后一个离校,现在想起真的感慨万千啊!”在大学期间,俞武松作为班长,要敢于并且愿意在公开场合说话,同时需要处理一些事务性的事情。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对俞武松之后的工作产生很大帮助,使他对事务性事务的处理更有经验。

爱心助学 成为别人前进的老师

记者了解到,俞武松在读研究生期间参加“一帮一”助学活动,定点资助贫困学子,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2018年他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又被评为首都最美家庭、朝阳区最美家庭,登上中国好人榜。

虽然荣誉众多,但是对于走上爱心助学这条路的契机,俞武松却说得非常简单。他表示从读大学后,包括硕士和博士,所有学历都是在师范院校完成。俞武松告诉记者,自己有时和同学开玩笑说:“无论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我的心中都住着一位老师。”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俞武松认为这既是对自己老师的一个怀念,也是对老师身份的一种纪念。

从最早在学校和同学、社团一起的“自发”助学到工作之后的“自觉”助学,虽是好人好事但也不能免俗。过程中俞武松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北京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从学校进入社会,毫无疑问收入比较低,再加上日常生活都要花比学校更多的钱,爱心助学的推进确实会有一定的压力。“当时就和家人商量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后来想一想还是坚持下去吧。”俞武松如是说道。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俞武松想出把时间切割开做兼职的办法。“我记得自己最多的时候同时做了七份兼职,这样生活一些实际的问题就能够慢慢地去解决。”

迈步沉心 争做为人生创造机会的老师

当记者请在学业和工作公益方面硕果累累的俞武松为新时代大学生送上一些寄语时,他却谦虚地表示“寄语不敢当,只有一些经验或者教训和大家分享。”

对于人生,俞武松认为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老师。他强调了六个字“迈开腿、沉下心”。俞老师自豪地告诉记者,安徽师大拥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为“迈开腿”铺上了坚实的道路。虽然现实中会面临一些非211、985的问题,但是从其个人求学和工作的情况来看,安师大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的,正是扎实的基础,让人受益终身。“沉下心”则是俞武松在母校安徽师大读书时从很多老师身上学到的一种平衡心态。年轻人实现理想和目标不可避免出现急躁情绪,现实也会有很多因素来制约,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把心给沉下来。只有把心完全沉下来,大脑才能冷静,思维才能敏捷,才能更好地迈开腿走好路。

“有了‘迈开腿’的勇气,再加上‘沉下心’的冷静,最后便是自我指引,即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人生老师。”俞武松颇有感慨地说道。自己是老师也是学生。学会自我审视批判,发掘自身内在动力,去寻找适合的定位展示才华,甚至一定时候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才能发挥能力,指导自己完成世俗意义和精神层面上的成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70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副校长。作为一名扎根山区教育24年的优秀教师,卢春英用她的热…… 蔡开彬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向日葵老师”卢春英:用爱与智慧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

2024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蔡开彬同学走进昭平中学,专访了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向日葵老师”的卢春英…

寒假社会实践┃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践行非遗传承

在2025年春节首个非遗年的特殊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遗”路生花寻年队的五名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大学生创新团队:用技术为动画“重置焕新”,开启视觉新体验

在如今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老旧动画因画质、风格等问题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然而,浙江工商大学的“雾散云开”团队却另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我与科学有个约”科普志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两会科技创新目标,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湖南省科技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动科动医素质拓展部2月心委例会成功召开

本部二月心委例会于2月24号12:30在荟十2楼活动室成功召开,例会主持人为22级部门负责人桑雨嘉。例会开始后,心委们首先完成了一…

最新发布

乡村振兴,E路同行:我为家乡代言——暑期实践总结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管理E支队2020”利用假期时间分别在东北泉阳、广西凭祥、江苏厉庄三地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当地村民,探索家乡农产品,开设各大电商平台的家乡农产品网店助力…
天地广阔,人生没有终点
天地广阔,人生没有终点一一个普通的下午,长江边上,一声鸣笛后,渡轮在岸边停靠。艞板放下后,归家的人、游玩的人,纷纷走下渡轮。这些人或南行或北往,踏上属于自己的路途。人群中有一个我,一个普普通通…
智慧乡村 信息教育 ——以研究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为例
暑期伊始,为进一步了解当前乡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情况,以及近年来发生的改变,来自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融学院等多个学院的15名成员,以李会作为指导老师组成了“振兴乡村教育,致力脱贫攻坚”教育…
且去寻找那教育的共鸣
且去寻找那教育的共鸣如果不是这次校友寻访的暑期社会实践,可能我从高中毕业后都不会再和当年的政治老师见一面。王岗路、天行馆、西门,几个熟悉的关键词又把我的记忆拉回两年前的高中生活。可是时间仿佛有…
王锋:治贫先重教 教育守正色
王锋:治贫先重教教育守正色【摘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础教育,一直是我国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8月10日,安徽师大“薪火相望”校友寻访团队来到合肥市第十中学,采访从…
遥寄贺卡, 传递祝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特殊的2020已过半,未来的钟声已然敲响,新时代在呼唤着我们。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提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
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探寻红色革命圣地
为更好地学习党在延安的十三年历史,尤其是更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全面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发掘它的现实意义。7月24日,长安大学“延安精神永传承•不忘初心再远航”暑期实践队继续踏…
【三下乡】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住房问题有保障,精准扶贫在路上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住房问题有保障,精准扶贫在路上通讯员:袁溪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
关注疫后中学生状态,开展暑期志愿辅导
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个人项目成员李安琪赴湖南省岳阳市飞腾教育机构,开展为期十五天的主题为“义务辅导,关注疫情下的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在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对中学生群体进行一…
吉首大学进村开展“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项目
吉首大学进村开展“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项目为深入推进共青团关爱守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吉首大学爱心医疗服务团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号召来到吉首市矮寨镇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