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软实力”,脱贫“硬支撑”——以庆阳香包为例

来源: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作者:P.O.I

非遗“软实力”,脱贫“硬支撑”

兰州大学赴定西、庆阳市“非遗助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成果

庆阳香包篇

甘肃庆阳,香包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刺绣珍品,它以巧夺天工的精细手法、沁人心脾的天然香料和惊奇巧妙的艺术构思夺得世人的眼光。香包的造型丰富,图案精美,表达着世代庆阳人民对图腾崇拜、趋吉避邪、祈求福寿、子孙繁衍、爱情幸福的憧憬与向往,一针一线中,蕴含着手工艺人的淳朴与认真。

“盛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在国内外广受赞誉。

2002年5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市举办,吸引了十多个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专家来参加。这次节会,让香包等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站在了世人面前。2003年,庆阳香包走出国门,在中法友好活动中精彩亮相。

此后,庆阳香包开始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国人的视线中,从个人的简单装饰品逐渐地走向市场,从个体的缝制逐渐走向规模化的商业生产,香包的“红火”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当地的脱贫致富。在兰州大学就读的庆阳人贺好告诉记者:“香包,是我们庆阳的一张名片。”

时至今日,庆阳已先后获得了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香包刺绣之乡”等十多项命名。据媒体报道,全市现有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125名,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477名、市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459名。

到今天,庆阳从事香包相关生产的企业已有130多家,远销全国各大城市以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市香包制作生产从业人员达4.2万人,增加产值4.5亿元。

手艺人:巧手带脱贫

这其中,少不了像刘兰芳这样的手艺人的身影。

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刘兰芳说,她最初只是计划和丈夫在老家建立一座香包民俗馆,希望藉此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庆阳香包的民俗和背后的故事,但后来发现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她便拿出了收藏多年的藏品,开辟了“基地+农户”的扶贫新模式,积极带动当地困难民众,鼓励村民依靠自主劳动脱贫致富。

“陇上非遗”官方曾提到,刘兰芳的公司成立至今,带动农户8000多户,为200多名大学生提供就业,年产值600多万元,2019年在精准扶贫村培训“陇原巧手”2183人(其中贫困妇女1600多人),帮扶精准扶贫户40多户,人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2019年,她的公司被省文旅厅、省扶贫办认定为甘肃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庆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刘兰芳还号召村民培育了80多个品种的菊花,准备国庆期间举办菊花节,希望通过更多的方式吸引游客。未来,夫妻二人还计划开办特色农家乐、原生态休闲农业、民俗礼仪体验区等来帮助村民就业。

建起来的扶贫车间

董锦亮目前在担任庆阳一乡镇的脱贫攻坚挂职副镇长,主要负责当地的扶贫事宜。通过建立扶贫车间,招募工人,庆阳市探索出了“非遗+扶贫”的新模式。

“我们的车间一般是10到30人,都是厂子附近的农户,很多是女性,是我们这儿的妇联主动支持香包车间的发展。”车间有20岁的年轻人,也有将近70岁的老人,它尽可能容纳、吸收着当地的劳动力。“我们通过教给她们手工刺绣缝合和操作机器的方法,让她们学习着制作香包,对于女性而言,这样的扶贫模式不仅给她们家庭带来了增收,还能让她们经济独立,家庭地位提高。”

除了扶贫车间,庆阳香包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努力。

董锦亮印象中,政府帮扶香包的发展是从2002年开始的。

“庆阳市每年都会组织庆阳香包节和农耕文化节来宣传推广箱包产品,并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扶持。”在政府的带动和促进下,庆阳的香包文化产业渐渐兴盛起来。现在,庆阳市还专门联合杭州美院做香包新产品研发,并为香包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宣传销售也很多。”董锦亮告诉记者。

手艺人、带头人、政府,再加上一颗灵巧上进的心,在庆阳香包这个招牌下,庆阳人民正一步步走向致富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8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茗香致远:广西师大团队探索西山茶产业振兴之路

为了深入了解西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如何通过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茗香飘四海,富农惠九州。广西师范大学的“茶道同心”学生实践团队在桂平市开展了以西山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卢潇婷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茶道同心团队返乡助力西山茶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茶道同心团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广西桂平市西山茶基地,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为西山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卢潇婷 蒋运莹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茗香致远:广西师大团队探索西山茶产业振兴之路

为了深入了解西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如何通过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茗香飘四海,富农惠九州。广西师范大学的“茶道同心…

茶道同心团队返乡助力西山茶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茶道同心团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广西桂平…

下乡筑梦 守护健康

下乡筑梦守护健康为了加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山东英才学院“梦华”志愿者团成员于2025年1月12日-2024年1月18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历…

实践进行时 | 情系母校,筑梦工大——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赴安庆二中开展寒假

为搭建高校与高中沟通的桥梁,助力学弟学妹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2025年1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返安庆市第二中学爱校荣校志愿宣…

情系果乡,智赋“苹”安——河北工业大学智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祖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电气工程学院的鹿明宇同学组织成立了智果科技团队。在牛新环老师和师硕老师的指导…

最新发布

安工艺术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
由于疫情原因,居家少外出。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云团队,在做好自身防范工作的同时,在各自的所在地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队员各尽所能,发挥专业技能,分别进行自…
云端共进步,携手伴你行
一年一度的暑调开始了,不同于以往的三下乡活动,因为疫情我们改为了云端筑梦支教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宣传员。古人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支教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
特稿:不忘初心,筑梦中原-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之行
特稿:不忘初心,筑梦中原-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之行日暖风熏,阳光正好。为了重温历史,加强爱国信仰教育,2020年8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永信班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不忘初心,筑梦中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
云端筑梦,携手同行
一年一度的暑调开始了,不同于以往的三下乡活动,因为疫情我们改为了云端筑梦支教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宣传员。古人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支教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
问卷调查知民意:挑花形势向好,“非遗”传承可期
问卷调查知民意:挑花形势向好,“非遗”传承可期(通讯员:王小明宋婷婷李雨佳图片:宋婷婷)8月26日下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社会调研团成员走进花瑶聚落草原村投放线下…
三下乡的支教日常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上午十点,结束上午第一节课后。向日葵实践组的刘盛老师便开始对刘邦盛同学的一对一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刘邦盛同学积极提问,勇于将自己的疑惑表达。刘盛老师细心辅导,倾囊相授。授人以…
非遗“软实力”,脱贫“硬支撑”——以定西剪纸为例
非遗“软实力”,脱贫“硬支撑”兰州大学赴定西、庆阳市“非遗助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团成果定西剪纸篇剪纸艺人们按一定的尺寸剪出样纸,再将白纸浮在一块平整的湿木板上,白纸上附上样纸,然后将木板倒置用以…
不改挑花本色,发现时代机遇
不改挑花本色,发现时代机遇(通讯员孙晨晰禹立婷摄影宋婷婷)8月23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社会调研团成员采访了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廖小飞。廖主任先向成员…
关于三下乡活动有感
炎炎夏日,阻挡不了我对三下乡的向往。记得大一上学期因为个人原因错过寒调的我,这一次暗下决心绝定不能再错过暑调。于是在得知暑调活动招新的那一刻起,我就时刻准备着参加暑调的各项准备。经过严格筛选,…
肆意挥洒,青春汗水
炎炎夏日,阻挡不了我对三下乡的向往。记得大一上学期因为个人原因错过寒调的我,这一次暗下决心绝定不能再错过暑调。于是在得知暑调活动招新的那一刻起,我就时刻准备着参加暑调的各项准备。经过严格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