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各地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吴微微 汪小彤

为深入体会美丽家乡,探索家乡文化遗产,进一步了解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8月5日至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红鼻子小鼹鼠实践队的队员吴微微来到了海南省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海南省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遗产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悠久历史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历史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赖以生存、发展,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海南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国家出台越来越多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多的部门、社会团体和民众也更加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同时,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在海南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吴微微了解到目前我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已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还有65处即将公布,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已经有数百个。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海南文化遗产,相比较于大多数博物馆所展示的古物,海南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更多偏向于展示人文风俗,例如海南省当地少数民族——黎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现在,海南省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和黎族树皮布制作等9项技艺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中。这也体现出了海南人民的精神文化——勤劳,富有创造力等。这些都是通过文物所给予吴微微最直观的感受。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庐执刲银印,1984年5月出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潭培村,来源于公元前46年的西汉。这块只有不到成人掌心的一半大,但在海南整个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海南省首次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海南第一古印” “朱庐执刲”银印在海南出土,充分证明了海南岛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隶属于汉朝中央政府,是研究海南历史沿革、政权交替的重要实物史料,堪称价值连城,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通过工作人员,吴微微还了解到关于这块银印有趣的故事。原来,在深入潭培乡调查的时候,发现一群村民在打牌,每个玩牌的村民脸上都有一些方形的篆文红印。工作人员上前打听,才知道,村民输了一局,就会用一枚印章在脸上印一次红印,有点类似北方打扑克往脸上贴纸条。工作人员看到那枚印章,感觉非同寻常。原来是村民刘清高在种橡胶树的时候,挖出了距离地面三十厘米的一枚印章。这便是镇馆之宝的由来。

但是,另一方面,从海南省博物馆的调研中,也可以看出海南省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专业人才缺乏。海南省博物馆里有专门的文物修复中心,但是通过向工作人员询问,吴微微了解到工作室内只有一个人数很少的团队,大量文物都还没进行文物修复工作。海口市文物系统100多人中,具有文博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全是文博工作的需求。二,由于海南经济落后,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人人自觉保护文物的共识,这也导致了上文银印由来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值得深思的故事。

海南的文化遗产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瑰宝的一部分,它蕴含着海南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海南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展现了海南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海南人民智慧的结晶。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西斯,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正是由于文化的滋养,中华儿女凝聚成一股力,面对再多的磨难,仍然奋勇向前。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魅力再一次让吴微微深受震撼,精巧的馆藏文物,丰富的遗产背景,趣味的来源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作为青年一代,理应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了解文化,热爱文化,敬畏文化,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学习中华文化,让泱泱华夏文明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璀璨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气学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2月21日8:37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孙玉锋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中举行,通过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我们成功地向高中生们展示了大学的特色…… 孙玉锋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滁院学子三下乡:滁州学院经管院学生寻访蚌埠固镇县“农粮驿站”,助力电商兴农
为了解电商助农发展情况,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形成农村新型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7月14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子积极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调研当地“农粮驿站”电商助农产业项目的发展状况。2021…
红鼻子鼹鼠实践队线上开展对面塑制作技艺的调研
为了体验面塑的传统魅力,8月24日,红鼻子鼹鼠实践队通过线上召开对面塑流亭大馒头制作技艺的调研会议,深入详细的了解面塑制作的特殊之处。会议伊始,实践队队长姜文龙简单介绍了面塑的历史,姜文龙说到:“…
红鼻子鼹鼠实践队开展流亭大馒头非遗传承调研活动
为了了解流亭大馒头的历史与传承,8月20日,红鼻子鼹鼠实践队队员范璇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探寻闻名已久的青岛大馒头产业,追寻500年历史背后的传承故事。崂山面塑是崂山地区农村世代相传的手工…
爱上小古文,让传统文化进课堂
本网讯(通讯员姚婳敏)为帮助山区孩子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在诵读、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7月18日下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肖堰完全小学分队志愿者,为襄阳市南漳县肖堰…
广外学子三下乡:云峰绝笔代代传,红色显纲谋振兴
2021年是“乡村振兴”奋进之年,红色乡村依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逐渐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充分探索显纲村立足于红色资源的乡村振兴模式,2021年7月18日-8月1日,广东…
山东学子三下乡:爱洒教室,共同成长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又是一路风尘仆仆,又是一夜星光灿烂,又是一味苦乐酸甜。问世间志愿为何物,只叫人百感交集。七月中旬,我作为“Cu-Zn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来到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的…
支教三下乡:寻根溯源,探究姓氏由来
本网讯(通讯员姚婳敏)7月17日下午,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肖堰镇肖堰完全小学的教室里,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开了一堂课——“姓氏的由来”。志愿者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
山东学子三下乡:实践中学习,感悟中成长
2021年8月14日,我们踏上了支教之旅的路程,看车窗外骄阳似火、万里无垠的青空,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更加期待和紧张。第一节课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踏进教室的讲台。这和我之前的预想…
山东学子三下乡:花果庄遇Cu-Zn,相遇难相忘
回顾自己着沂蒙花果庄村实践的点点滴滴,这半个月的难忘经历不仅赐予我一辈子受用的收获,也给我的心灵带来触动。其实,我一开始就明白,我们这些大学生来支教,并不能给山里的孩子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实践…
山东学子三下乡: 在花果庄村收获满满
“客车载着满怀期待的团队成员们,经过一路颠簸,向着大山深处驶进”。犹然记得我们初入大山时的情景,在我们当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与大山亲密接触,所以不停的张望着窗外,那时候的我们是紧张的,激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