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团队成员的任务明确分工阶段要详细地划分为多个阶段,其主要包括:出发前活动方案的策划、出发前宣传工作的了解、实践中宣传工作的开展(推送制作者、新闻稿编写者、摄影摄像者等)、教学中各志愿者的分工(教学者、组织者、宣传工作者)、支教当天课外的任务分工(备课者、宣传工作者)、支教结束后宣传工作以及总结工作的分工。
可以解决:教学中与宣传中的突发状况;个别成员无事可做的情况;宣传工作与教学工作进度的整体推进。
2、首先,由调研结果可知:所采访的家长中,家长主要希望孩子们开心就好。支教八天确实无法带给孩子们明显的或较快的改变,但是我们希望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可以在他们心中悄悄种下梦想种子的回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兴趣爱好有所启迪,这种对孩子们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我们志愿者支教八天所想追寻的。其次,志愿服务最后一天,孩子们希望志愿者下学期再来支教,好多男生对于部分教具更是喜爱,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兴趣爱好的探索欲望。三年一代沟,莫因孩子的年龄而漠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故,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可以给当地小学、当地相关教育部门、学生家长一封信,内容可包括几个方面:孩子在实际活动中的照片、孩子手写的喜欢的教学活动或兴趣爱好、志愿者们支教观察后的想法建议。可建议当地学校多组织孩子们开展类似的趣味活动。寓教于乐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孩子与知识的距离;拉近孩子与梦想的距离。
尝试达到:跨越孩子与家长年龄差距的鸿沟,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3、活动方案的确定要综合多个方面考虑,随机应变:团队成员的个体优势、教学对象的年龄、志愿服务人数、学生的人生安全、团队的资金支持范围、学生的偏好、主办方提供的物资支持(工具包)、实践时间范围和不确定性。
可以解决:活动方案的合理规划及策划效率。
4、志愿服务前,提前向学生着重强调纪律意识和安全问题。
可以解决:减轻支教时的组织难度;为孩子提供更便捷的志愿服务。
5、支教中,未能照顾到个别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导致部分落单或被排斥的情况出现。在支教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分小组进行单独的课程活动,诱导孩子打开心扉,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去。
可以解决:调动落单孩子的积极性。
6、志愿者支教中可以扩充教育资源。扩充的教育资源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比如当地的文化资源。支教中可以有效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具吸引力的教育。另一个是“有形的”教育资源,比如课外书籍、简易实验模型装置。
可以解决:课程布置上的单调乏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