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了解巢湖市柘皋镇传统手工艺弹棉花,寻找在科技时代被人们遗落在乡镇角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巢湖学院2019、2020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巢湖传统手工艺实践团于7月14日赴巢湖市柘皋镇开展关于巢湖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由部分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7月14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事先规划的地点——柘皋老街,寻找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地方,经过多方询问和查找,来到本次调研地点哑巴弹棉花手工艺作坊,在此开展本次调研。
踏入作坊,映入眼帘的是几台时代感浓烈的弹棉花机器,作坊老爷爷坐在里屋破旧的沙发上,虽年事已高,气质却依旧不凡。在得知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后,爷爷热情的邀请本团队来到里屋。
经过沟通交流,实践团得知,哑巴棉花店已经开了将近三十多年,曾多次受过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老爷爷的父亲是柘皋当地的教师,儿子是个军人,他本人考学未果,先是从事卖冰棒这个行业,后续开始了弹棉花,并开始经营这家小作坊。“从前弹棉是用木棉弹弓,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现在都是用机器来弹,这些老手工艺也很少有人知道了。”老爷爷向团队成员遗憾的说到。如今爷爷年事已高,在问道是否会继续弹棉花时,老爷爷坚定的说道:“儿子在当兵,家里就他和老伴俩人,两人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这门手艺还是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当口齿已经略显含糊,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坐在沙发上的老爷爷说起这些话时,表情认真严肃,眼神中溢出满满的坚定,一种尊敬和感动在我们心中蔓延开来,挥之不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城市早已看不到弹棉花手艺人身背弹弓,走街串巷的身影,像老爷爷这样的弹棉花手艺人也越来越少。各种色彩斑斓的晴纶棉被、太空被、鸭绒被取代了老的棉花被褥,但留在小屋里铿铿的弹棉花声音却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它是一个年代的象征,是很多人儿时最动听的音乐。
环顾老爷爷的居住环境,几张大大的习近平主席画像贴在墙壁空白处,镜子的前面摆放着金黄的麦穗,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着手工艺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一根弦、一个木槌、一双长满茧的手,弹棉花的手工艺人拨动着弹弓丝弦,从黑发到白发,从年轻到苍老,老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弹棉花这项传统手工艺,用一生的热爱和坚持谱写他与弹棉花的故事。
通过本次对巢湖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调研,实践团从中了解到了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制作环境和制作工具。通过与手工艺人老爷爷的交流,实践团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更为深入真切的对传统手工艺弹棉花有了深刻认识。
农村里曾经流传着的一些老手艺,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特殊符号,它代表着农村人民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生活风貌,是农村中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这些“老手艺”是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是难以割舍的旧时情怀,也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用心演绎着的他们的手艺故事。弹棉花就是这样一种极具乡村气息和时代风貌的农村手工艺,它弹出的不仅是温暖舒适的棉被,更多的是工匠人满腹的沧桑和独特的精神记忆。
工艺匠心传承的现实意义在于——传统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弹棉花这门独特的老手艺逐渐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机械化生产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这些独具意义的老手工艺随之消失。当人们轻松就可以享受到太空被、蚕丝被的舒适和温暖时,也理所当然的忘记了这个集智慧和精细于一身的弹棉花手工艺。然而无论时代怎么发展,那些留在人们心间的和弹棉花有关的记忆都是无法超越的,老手工艺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爱国敬业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去学习和发扬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