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社会实践:巢湖记忆:与巢湖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之弹棉花

来源: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巢湖传统手工艺调

为更好的了解巢湖市柘皋镇传统手工艺弹棉花,寻找在科技时代被人们遗落在乡镇角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巢湖学院2019、2020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巢湖传统手工艺实践团于7月14日赴巢湖市柘皋镇开展关于巢湖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由部分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7月14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事先规划的地点——柘皋老街,寻找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地方,经过多方询问和查找,来到本次调研地点哑巴弹棉花手工艺作坊,在此开展本次调研。

踏入作坊,映入眼帘的是几台时代感浓烈的弹棉花机器,作坊老爷爷坐在里屋破旧的沙发上,虽年事已高,气质却依旧不凡。在得知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后,爷爷热情的邀请本团队来到里屋。

经过沟通交流,实践团得知,哑巴棉花店已经开了将近三十多年,曾多次受过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老爷爷的父亲是柘皋当地的教师,儿子是个军人,他本人考学未果,先是从事卖冰棒这个行业,后续开始了弹棉花,并开始经营这家小作坊。“从前弹棉是用木棉弹弓,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现在都是用机器来弹,这些老手工艺也很少有人知道了。”老爷爷向团队成员遗憾的说到。如今爷爷年事已高,在问道是否会继续弹棉花时,老爷爷坚定的说道:“儿子在当兵,家里就他和老伴俩人,两人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这门手艺还是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当口齿已经略显含糊,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坐在沙发上的老爷爷说起这些话时,表情认真严肃,眼神中溢出满满的坚定,一种尊敬和感动在我们心中蔓延开来,挥之不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城市早已看不到弹棉花手艺人身背弹弓,走街串巷的身影,像老爷爷这样的弹棉花手艺人也越来越少。各种色彩斑斓的晴纶棉被、太空被、鸭绒被取代了老的棉花被褥,但留在小屋里铿铿的弹棉花声音却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它是一个年代的象征,是很多人儿时最动听的音乐。

环顾老爷爷的居住环境,几张大大的习近平主席画像贴在墙壁空白处,镜子的前面摆放着金黄的麦穗,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着手工艺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一根弦、一个木槌、一双长满茧的手,弹棉花的手工艺人拨动着弹弓丝弦,从黑发到白发,从年轻到苍老,老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弹棉花这项传统手工艺,用一生的热爱和坚持谱写他与弹棉花的故事。

通过本次对巢湖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调研,实践团从中了解到了传统手工艺弹棉花的制作环境和制作工具。通过与手工艺人老爷爷的交流,实践团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更为深入真切的对传统手工艺弹棉花有了深刻认识。

农村里曾经流传着的一些老手艺,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特殊符号,它代表着农村人民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生活风貌,是农村中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这些“老手艺”是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是难以割舍的旧时情怀,也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用心演绎着的他们的手艺故事。弹棉花就是这样一种极具乡村气息和时代风貌的农村手工艺,它弹出的不仅是温暖舒适的棉被,更多的是工匠人满腹的沧桑和独特的精神记忆。

工艺匠心传承的现实意义在于——传统文化中精神的、心性的、情感的以及道德的种种软性的构成,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弹棉花这门独特的老手艺逐渐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机械化生产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这些独具意义的老手工艺随之消失。当人们轻松就可以享受到太空被、蚕丝被的舒适和温暖时,也理所当然的忘记了这个集智慧和精细于一身的弹棉花手工艺。然而无论时代怎么发展,那些留在人们心间的和弹棉花有关的记忆都是无法超越的,老手工艺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爱国敬业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去学习和发扬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挖掘优秀教师的育人智慧,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 赖思宇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良师执烛 苗乡添辉——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探源教学之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赖思宇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对模范教师黄娇娇进行了深度寻访。…… 赖思宇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古今碰撞绽华彩,上河灯影耀邕城 ——广西师范大学“华灯古韵”团队调研纪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华”灯古韵团队在2025年1月9日至1月12日期间深入广西南宁,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灯调研工作。此次调研旨在探寻花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团队走访参观了多地,其中百益…… 赖思宇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最新发布

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赴汕追寻红色交通站革命印记
广东海洋大学实践队赴汕追寻红色交通站革命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广东海洋大学“追党筑芳华”实践团队于7月17日至21日去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开展以“走进红色交通站,寻忆百年光辉路”为主题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巢湖记忆: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之巢湖四大件传统美食调研
为寻找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手工艺,了解巢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故事,带领人们挖掘与城市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将逐渐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手工艺拉回大众视线,了解其故事,弘扬其文化,学习其精神,巢…
安徽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心理课堂诉真情,实地家访暖童心
7月16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村委会议室开展“一颗红心,温暖青山”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观看心理视频、烦恼你写我读、实地家访的形式展开…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7日调研日志
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元树村当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对当地的几家农家院主任进行了采访。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居民在超市买水果蔬菜,食用前会进行冲洗,也有一小部分居民自己…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6日调研日志
为了解元树村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我们对元树村社区负责人进行了采访。我们发现村里涉及食品安全的比较少,食品安全只是平安建设下面的一个小范畴,一般来说食品安全指食堂、饭店这类的东西,村上不…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悟稿:以爱之名,抚慰童心,助力梦想
5月5号,我很荣幸的加入了安徽师范大学赴安庆“映山红”暑期实践团队组建的一只人数为15人的队伍,并将于7月14日前往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开展“支教+调研”活动,旨在助力乡村教育的同时唤醒当地的红色记…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5日调研日志
最后的调研,我们团队来到元树村对当地社区进行了采访了解。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当地有很多种植猕猴桃的村民,但是销量不太好,工作人员认为政府应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成立自己的品牌。在…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4日调研日志
今天团队前往药品监管局,了解药品相关的监管机制。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药品监管局主要承担辖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企业,以及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总部的日常监管、现场检查、不合格报告核查处置…
社会实践三下乡:西农赴杨凌周边居民饮食营养与安全调研队8月23日调研日志
为了解当地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团队于8月23日来到食品监管科进行采访。首先我们里了解到食品监管科属于地市级监管部门,承担的工作是指导层面,具体是指导型的工作,对基层部门进行指导,有食品协调,有食…
南航学子走进乡村,探“富强美高江苏”背后秘密:访“生态美”的泰州九岛环湖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寄予厚望,赋予了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任务新使命。作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排头兵”,江苏的建设经验为其他各地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