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深入研究荆楚文化
7月7日至7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赴湖北省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一.观曾侯乙编钟,品音律之美
首先进入馆内讲解员便向我们介绍了出土于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曾侯乙编钟,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曾侯乙编钟,巧妙的地运用了合金材料,在科学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了“复合陶范”铸造技术、铅锡为模料的熔模法,加上钟壁厚度的合理设计、鼓部钟腔内的音脊设置和炉火纯青的热处理技术。在讲解员的解说下,郁立健同学和马润哲同学不禁感叹道“古代荆楚人民的音律技巧以及高超的冶铁技术,这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见证了荆楚两千年来文化音律发展的时间见证者”。参观过程中,我们采访了一位参观者刘先生,他说:“我是武汉本地人,是一名初中教师,今天来博物馆是想将参观参观最近装修好的湖北省博,并把参观感想带回去分享给他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当被问道为什么想把参观感想分享给他的学生,他表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注重历史,整天生活在网络世界中,我希望这次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和喜爱上中华的古典文化。”在和刘老师交流完之后,我们认为,在当下这个电子信息横流的时代中,需要坚持并弘扬中华古典文化,这样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传承才不会流失。
二.观越王勾践剑,悟古人之智慧
而在讲解员介绍完曾侯乙编钟之后,我们便拖着讲解员要给我们仔细介绍那把拥有传奇故事的君王之剑——越王勾践剑。经介绍我们得知,越王勾践剑仅仅只有五十五公分长,虽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霸气,但剑身锋锐有力,寒光四溢,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王思威同学感慨道:“越王勾践剑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把制作工艺极高的剑,更是那一段荆楚文化的历史见证者。”其他小组成员纷纷表示赞同。讲解员告诉我们,在荆楚文化不断演变的历史长河中,越王勾践剑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也展现了荆楚曾经的辉煌。
三.观近代荆楚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与抗疫精神
湖北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誉。除了古时候外,近代历史上湖北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辛亥革命中的武昌首义就是在湖北武汉打响,三楼有一个小片区就陈列的一些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物、历史图片、等史实资料。国家动荡时期,先辈们努力为中国寻求出路,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勇往直前。一起来三楼片区参观的余有年、叶臻一、袁奕聪同时对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惧炮火的革命精神感到深深地敬佩。
我们一起参观的最后一个的片区,是纪念抗疫精神的片区,武汉作为抗击新冠疫情的主战场,这个片区的意义格外重大。小组内成员周舰同学说到:“虽然去年新冠疫情的打击非常大,但是,抗疫时期无数抗议先锋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与病毒作斗争,挽救千万人民,他们从不同方面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余有年同学也说到:“去年时举国抗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的外省医生和护士天使甚至在来汉之前签下血书,以示抗疫决心,他们奋不顾身的背影,真的很令人动容。”看着一位位先烈、前辈,都热血沸腾,只恨没能一同奋战,我们小组成员都深有感触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接近尾声,从曾侯乙墓到越王勾践剑,我们看到了荆楚文化的绚丽,看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在近代中国史上,我们又看到了荆楚大地上先辈们勇往直前、努力为中国谋出路的革命精神;在前不久的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我们又看到了全国人民在面对发生的困难,举国同心、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抗议精神。本次的社会实践的收获满满,新时代的青年也会将我们的文化精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文字:理学院赴湖北省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周舰
摄影:理学院赴湖北省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团 叶臻一,袁奕聪
审核:理学院 讲师 史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8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