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黄河的画作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晓阳

中国文学史上,吟诵黄河以唐诗尤多。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公无渡河》中写“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再现黄河的磅礴之势,也最符合今天人们印象里黄河的视觉形态;边塞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呈现黄河静寂、孤寂、空寂的视觉意象;现实主义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白居易在《生离别》中写“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描写的是一种哀伤、悲切、凄怆之气。

与中国文学史相比,中国古代画史上关于黄河的画作却较为鲜见。我们能想到的近乎唯一一件,是12世纪南宋宫廷画家马远在十二幅册页《水图》里的《黄河逆流》页,勾描了黄河水的湍急之势。可以说直至1940年代抗战时期,黄河的形象才再次进入中国美术史的视野。藉由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让我们走近母亲河。

1946年,司徒乔和黄胄的黄泛区写生,描绘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寇西进,炸开黄河大堤,最终给河南、安徽北部、江苏西部的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悲惨情景。当然,放在抗战的背景下,司徒乔和黄胄描绘的更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境遇,其指向的是为抗击日寇,中华儿女做出的巨大牺牲。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黄河,但是司徒乔和黄胄笔下黄泛区人民的苦难,向我们展现的是黄河灾患的可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征服黄河”,成为新中国初期治理黄河、建设黄河的关键词。这一时期,有多幅反映治理黄河的画作,尤以吴作人的油画《三门峡工地》、谢瑞阶的国画《三门峡地质勘探》、李桦的版画《征服黄河》最为著名。吴作人以细腻的弗里德里希式的色调,描绘了黄河三门峡段的壮美和悠远之意。显然,吴作人更着意于表现黄河三门峡段的光和色之美,是对黄河三门峡段自然性的再塑,这与艾中信1954年创作的《通往乌鲁木齐》有异曲同工之处,工地上的点景人物,并不妨碍描绘黄河三门峡段风景的宏阔气象。不同于吴作人高空俯瞰的视点,谢瑞阶的画作更像是站在工地上眺望,他更注重刻画的是工人们劳作的情景,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正在赶来,喻示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李桦同样也是描绘了三门峡工地建设的场景,不过他将画面聚焦在奋战的建设者们和现代化的机械上,一座座高耸的建筑物完全遮挡了自然的黄河,展现的是一个拥有现代化工业力量的新中国。

及至改革开放,黄河呈现出愈加丰富的视觉形态。也是在此时,我们开始将黄河称为哺育华夏儿女、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转折:此前,黄河从抗战时期的灾河,到《黄河大合唱》中成为了鼓舞军民抗战的象征,因为在抗战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于黄河两岸,使黄河血脉中融入了红色基因。那时即便没有将黄河称之为母亲河,但通过《黄河大合唱》,黄河已经与“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而“我们”是“黄河的儿女”,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已呼之欲出。改革开放后,黄河恢复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性,重新唤醒民族精神,将黄河水百折不回的抗争精神,与中华儿女坚韧不息的生命精神共冶一炉,成为新时期“民族复兴”精神的力量之源。

进入新世纪,绘画里的黄河形象又逐渐变得遥远和模糊,但也出现了段正渠、段建伟两位专注于黄河和黄河人创作的油画艺术家。一直在陕北黄河边写生和创作的段正渠,一定意义上继承了王迎春、杨力舟、杜键和钟涵的图式,但是他更追求绘画语言的精神力度,受到乔治·鲁奥的影响,他笔下的黑夜中的陕北农民和黄河水,连接了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极具视觉张力。在两人以外,还有专注于画黄河风景的王克举,他在2016年至2020年耗费4年时间沿着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写生创作的油画长卷《黄河》,可谓近年同主题创作的代表作。我们期待更多黄河主题的美术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新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63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践行非遗传承事,弘扬方言文化魂

(通讯员:任梦彤)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方言恰似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静静地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它们承载着各个地域独特而深厚的记忆与文化精髓,宛如一座座珍贵的宝藏。保护…… 任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非遗戏剧之韵,传方言文化之声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的根脉,作为一个地方性语言,方言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融入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以及…… 任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点亮非遗戏剧之光,传承方言文化之芒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社会情感。方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还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民众的思维方式和…… 任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践行非遗传承事,弘扬方言文化魂

(通讯员:任梦彤)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方言恰似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静静地散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它们承载着各个地…

守非遗戏剧之韵,传方言文化之声

(通讯员:任梦彤)方言是文化的根脉,作为一个地方性语言,方言深深植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更…

寻根溯源,对话千载儒风

在被称为孔子故里的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简称“曲师大”)的“七轶师大路,情系曲园人”实践队于2024年1月10日,走进了孔子博…

聆师者谆谆教诲 悟曲师学者余韵

1月11日,经过曲阜师范大学的“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校友会实践团的精心准备,实践队队员们进入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采访…

曲师学子三下乡:情暖老人心坎,爱润儿童心田

(通讯员:朱逸凡)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代表着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年迈老人,是社会经验和智慧的宝库,对年轻一代的教…

最新发布

安徽师大学子支教札记:用爱温暖童年,用心守护童真
我是李忠源,也是2022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赴淮南市凤台县凤凰镇的岗胡小学“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支教团队的数学老师,同时也是四、五年级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我们班的学生来自附近各个村庄,组成…
多变之黄河视觉
多变之黄河视觉一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形成“咆哮的黄河”“奔腾的黄河”视觉意象。代表作有1983年周韶华创作的《狂澜交响曲》、1984年张振学创作的《生生不息》、1999年蒋志鑫创作的《母亲的咆哮》等。彼时不再…
E展“红途”实践团参观杨柳雪村村史馆
为更好了解杨柳雪村村史,感受杨柳雪村变化,7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展“红途”实践团前往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杨柳雪村村史馆进行走访参观。7月5日上午,实践团全体成员一同乘车前往杨柳…
以爱行教育,为教共努力
日复一日,三下乡生活已经进入第三天,我也逐渐适应支教生活了,习惯了每天早睡早起,习惯了和小伙伴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习惯了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习惯了饭后在办公室唠嗑聊日常,习惯了苦中作乐、并肩作…
趣味课堂,你我同行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
传承王杰精神,精打细“蒜”促发展。 ——调研金乡县凯盛集团
作为我国大蒜之乡,济宁市金乡县有着2000多年的大蒜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与适宜的温度气候,也使得金乡大蒜中所含钙、镁、锰、铁、锌等微量元素均高于其他产区,先进的种植模式也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
红色基因我传承——湖北医药学院橙(承)红暑期社会志愿服务队三次准备会议
第一次会议由队长尚昊霖主持召开,每位队员分别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明确了每位队员未来的工作分工与任务。会议中队员们积极发表意见,气氛活跃。通过本次例会,橙红暑期社会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关系有了更进一…
开展科学微课活动
开展科学微课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继承与发扬科学家精神。7月6日,于二里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本团队开展了科学微课活动。活动开展前,负责人事先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上的…
湖师三下乡:文学院“素质引航,共拓未来”浏阳暑期三下乡教育实践团抵达大围山镇白沙完全
(通讯员雷花易姝奕唐佳地)7月2日下午,我院拓荒者协会赴浏阳市暑期支教实践团抵达浏阳市大围山镇白沙完全小学。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主题为“素质引航,共拓未来”。校长廖辉明代表白沙完全小学对实践团一行的…
舞动精彩 乐享童年
7月6日下午,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知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为东山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带去了一堂激情活泼的舞蹈课,今天的课堂内容主要是巩固并且学习《大家一起喜羊羊》新的内容。这是“知心支教”暑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