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州新华学院学子三下乡:传承非遗潮绣,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 作者:林烨

为了解潮绣文化,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价值,更大程度地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广州新华学院领“绣”之路实践队在潮绣的发源地潮州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2022年7月9日至12日,广州新华学院领“绣”之路实践队前往潮绣市级代表传承人宋忠勉大师的工作室进行调研采访,希望能够在潮绣非遗传承中发挥出青年力量。 宋忠勉,1962年出生,1980年参加潮绣工艺,1984年自主创办忠勉绣庄至今,是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潮州市宋忠勉刺绣研究院院长、潮州市非遗潮绣代表性传承人。步入宋忠勉大师的工作室,潮绣精品、大型木雕及书法墨作陈列其中,团队成员的目光被深深吸引。钉金绣华丽精致,垫高绣栩栩如生,优秀的作品能带给人心灵感触,团队成员在沉浸式的观赏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潮绣的魅力所在。“潮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宋忠勉在谈及他与潮绣的的故事时说道。宋忠勉十二岁开始学潮绣,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收入来源有限,于是为家庭补贴生计成为了他与潮绣的结缘之始。从最开始辅助母亲的简单针法做起,到如今成为在潮绣领域颇有建树的大师,中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淀。 潮绣在中国占据了较多的历史长画卷,潮绣能够在从唐宋延续到现今,首先是因为其自身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垫高绣法较之于普遍的平绣更具特色,其次,与潮汕地区的游神和祭祀习俗相关,在传统的一辈人当中,游神等祭祀活动一直都深受重视,其中所用到的祭祀用品几乎都有潮绣的身影。因此,潮绣得以流传至今。 潮绣是一门从民间发展而来的艺术,作为讲述潮州历史的方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宋忠勉所创作的作品有许多,《百屏灯》是宋忠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创新性融合了多种艺术在其中,是讲述潮州故事的方式之一。作品主要以潮州民俗歌册为创作来源,刻画了430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创造了潮州民俗歌册的实物载体,在展现百屏花灯潮绣魅力的同时,也令人充分感受到潮绣背后的文化特色。 宋忠勉直言,《百屏灯》是使他感到极具挑战性的一个作品。潮绣是一门耗时耗神的古老技艺。《百屏灯》的制作历时18个月,在这期间他邀请数位专家进行指导并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精益求精。在此之后,作品又历经长达一年的修改,追求故事情节与潮绣元素的适配性,以保证史实正确,还原更为真实的人物形象,追求作品的最优化。 潮绣的使用贯穿了潮汕人的一生。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接触带有潮绣元素的衣物,例如新生儿的衣服、成年礼穿的衣服、结婚时穿的龙凤褂等等。潮绣运用于民俗会比制作成精品的意义相较更大,比如运用于服装或潮汕地区的拜神祭祀等与人民大众更贴近的用途。但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潮绣面临较大的传承困境。 古时人们学习潮绣是为了谋求生计,如今人们接触潮绣多以陶冶情操为主。 宋忠勉认为,创新会跟传统有相悖的地方。潮绣重在传承,现在潮绣面临的不仅仅只是创新问题,更重要的且更为迫切的还是传承问题。若脱离传统的根基,创新将无从谈起。创新方面可以说是内容方面的创新,但是基本的绣法仍旧是以潮绣独有的平绣、钉金绣、垫高绣为主,针法复杂多变。如今的绣工普遍年龄较大,传承潮绣的人越来越少。 如今的创新更多的是寻找新的设计图案的和新的载体,比如将潮绣应用在更日常使用的《平安如意手提袋》《富贵传代》等潮绣袋包。潮绣作为一门传统手艺,要“先传承,再创新”。首先要掌握潮绣的传统绣法,之后再将传统针法与创新想法相结合。 团队成员在本次活动中领略到了潮绣文化艺术的魅力,审美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滋养。队员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潮绣的传播,扩大潮绣的影响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在潮绣非遗传承中贡献青年力量,并呼吁广大青年投入到保护非遗文化的行列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06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乐享课后时光,呵护幼苗成长
7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双减育新才,童心向未来”实践调研团成员在湖南省吉首市的课后服务志愿活动正式开始。考虑到学生多次参加过课后服务,略有课程疲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加…
防控疫情,服务社会
防控疫情,服务社会————电子工程学院“返乡抗疫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为响应政府号召,更为了锻炼自身的能力,弘扬伟大的志愿精神。作为一名“返乡抗疫我先行”的队员,李州同学于2022年7月30日在郸城县…
北矿学子三下乡“碳革涅森”实践团:研绿色双碳之理 寻煤炭转型之径
为了更多地了解“双碳”目标与煤炭转型相关知识、政策与模式,实现团队共同的目标:找寻煤炭转型发展的双重维度机制。在整个过程中团队还通过参加线上会议、软件小程序学习相关知识。6月10日,团队成员参加“…
标题:心之所向,素裹以往
乘着清晨的朝霞,我们志愿者们又如同昨日一样,带上我们为之自豪的大学生志愿者工牌,踏上新一天的旅程。搭上了公交车之后,公交车司机似乎也注意到了我们胸前的工牌,“你们是要去哪呀?”,“我们去和贵园…
触千年脉动,续丝路传奇 ——“溯源·飞天”实践团队第一阶段线下考察圆满结束
千年丝路,驼铃悠悠,探访古迹,续写传奇……2022年7月14日,由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组成的“溯源·飞天”实践团队开启线下考察之旅。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实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
曲阜师范大学三下乡:在留守儿童心中播种梦想的种子
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对很多留守儿童来说,陪伴和关爱似乎是最失望的东西,为了更好的助力留守儿童播种梦想,曲阜师范大学“照耀民心”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冯家村,开展“播种梦想行…
了解家乡历史,展望幸福未来
“寻找照片里的故事”团队成员总结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院:化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风景园林学号:16200426姓名:王科艳实践时间:2022年6月20日··2022年8月20日这个假期我参加了一个名为“寻找照片里的…
岭南师范学院“忆书逐影”实践队:对焦精彩,记忆留夏
生活如一条奔腾的长河,在永不停息的前进中会激起无数稍纵即逝的浪花,而通讯组的工作就是耐心对焦这条大河,定格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忆书逐影”实践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通讯组的成员们则在一天天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一对一线上陪伴成长活动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挖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的创造人…
丰富课后生活,乐享课后时光
为探索课后服务新内容、新形式,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双减育新才,童心向未来”实践调研团于七月中下旬分别在山东、湖南等地开展课后服务志愿活动,开发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此次课后服务开展的课程可分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