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响应国家号召,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6月17日,实践队员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陈义文巷内的逸仙斋工作室拜访了老河口木版年画第五代传承人—陈洪斌,在他的介绍下,我对木版年画有了新的认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感悟。
“赤文青简顷刻成,神工鬼斧泯无迹。”木版年画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老河口木板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种,也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品种之一。在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如今,老河口木版年画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更蕴含着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新时代艺术园林中一朵奇葩,绽放着炫美的艺术之光。我在与陈洪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一件木版年画的完成必须经过选材、制版、创稿、贴样、刻版、印刷等多道工序,而且选材与刻板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制作木版年画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就非常考验手艺人的耐力与体力,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以前我只是觉得木版年画不易印刷,但是现在看来没有好的雕版,那么再好的印刷技艺也无法印出好的年画,让我想起了“十年磨一剑”的古训。陈洪斌从小围在爷爷身边,专门跟着爷爷系统地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从爷爷那里掌握了刻制木版年画的整套制作技艺。可以说在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陈洪斌也学习并练习了多年才能够出师,漫漫人生路里时间的打磨是对非遗匠人的考验和淬炼,很多技艺只有多年的学习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精通。
为了传承与发扬好“非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钻”就是几十年、一守就是一辈子、一干就是几代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也让“老祖宗的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在我们眼中这看似是一条枯燥乏味的道路,但是在每一位的非遗匠人眼中,这都是通往心中热爱、走向梦想彼岸的道路,哪怕再困难他们都乐在其中,不断创造不断发挥着自己的光热,用自己的光芒点亮非遗传承的路。
年画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艺术形式,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这一古老的艺术逐渐走向衰落。为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发展,陈洪斌做出了许多贡献。2011年的“荆楚文化走澳新”巡游活动,老河口木版年画第一次迈出国门,当时引起了一些悉尼画家的注意;2014年,“荆楚风·中俄情”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莫斯科举行,引起了轰动;在冬奥期间,陈洪斌雕刻木版年画“冰墩墩”“雪融融”,为北京冬奥会和运动健儿加油。陈洪斌用自己的技艺回应了时代的呼声和挑战,使得我不由对他心生更大的崇拜与敬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一个国家政府的事,也并不是某个手艺人的事,它的欣赏价值离不开我们这些享用者,只有我们先认同它们的价值,并且和国家政府及非遗传承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做到最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1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