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关于访谈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得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雨馨

回到恩施做了核酸并居家隔离后,我在征求学校负责人允许的前提下,于七月份的四号进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黄泥塘小学对教授语文的贺忠榜老师进行了访谈、五号进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民族初级中学对校长涂晓璇老师和来自武汉的吴京老师进行了访谈。

对于黄泥塘小学的贺老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可用“儒雅”二字,不同于当下新东方的直播中走红的顿顿老师清新柔和的雅,这位老师的更有九九归一、返璞归真淡然之雅,这样的雅致是千帆过尽后的从容和个人追求。十七八岁知识浅薄的学生尚且不能坚持每日背诵一篇诫子书和弟子规,年近半百、从教多年的资深教师却能坚持学习。能坚守乡村教师的岗位,我想除了贺老师谈及的“曾经带过一年初中生,从而深刻认识到学生应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积极促进家校配合”这个原因,还与他个人坚毅的品格有着紧密联系。贺老师从2006年参加工作,辗转大峡谷前山小学、芭蕉民族初级中学、王家村小学。在贺老师16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在黄泥塘小学坚守岗位11年。客观的说,贺老师任职过的学校都离恩施城区较远,其中去往王家村小学和黄泥塘小学时,需要行驶五六公里仅容一辆小轿车行驶的道路。十一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止是贺老师一人,学校里所有教职工、所有学生,都是如此。可我在黄泥塘小学的一天里,没有感受到在学校里的任何一个人有负面情绪:大家都有说有笑、井然有序,兴致来了还能互相调侃上几句,引得哄堂大笑。在与贺老师闲聊时,他告诉我学校还给每个年级开辟了小菜园,菜园里的各种作物被学生们照顾的很好;他还带我去看了学校为办公室和教师特意置办的文化墙,办公室的墙上是平展开的《礼记·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教室里的墙上也是各种励志话语。贺老师也问及我读过什么国学经典,我只能惭愧的说只读背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最主要的国学经典积累源自课堂,而且国学经典多为文言文,读起来咬文嚼字的,浅度觉得有趣,可要是深读却是静不下心,贺老师却是宽慰我说:“越是心浮气躁,越要沉下心来。和自己做斗争的过程,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过程。”

在访谈芭蕉民族初级中学校长涂晓璇老师以前,我心中非常忐忑,我时常听到涂校长的大名,满是对一位校长的夸赞,一位老师的赞赏。在她任职期间,芭蕉中学大变模样,从破破烂烂一间房到整整齐齐一片砖,花园式校园、塑胶跑道、防滑球场、开课茶文化,学校已经从我印象中上楼梯吱呀作响到现在焕然一新,更有新食堂正在修葺。拉投资、投文稿、作品多次登报、曾作为中共恩施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这样的名气和成就下,我第一次看见涂老师时,她却是在温和的陪伴女儿进行体育锻炼,满面笑容、亲和美好。在访问过涂老师后,我在网络上查询到一篇涂老师刊登在湖北教育“寻找教育世家”系列中的文章,记录她怎样踏入教师队伍、怎么在教师队伍中走出自己人生,涂老师自述“9年的时间里,我用新闻视角记录着乡村教育的发展,在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跨越时间之久、涉及媒体之广、发表稿件之多,令我感到震惊和由衷的佩服。在涂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性在职场熠熠生辉的模样,看到了一位用心、用情对待乡村教育的教育世家的教育精神。

初见吴京老师,是在涂老师引着我去办公室的路上:吴老师身形娇小,看着却一点都不柔弱,一眼瞧过去,就满是干劲儿和冲劲儿,随着吴老师逼近所教班级,班上还在外面大闹的学生都顺从的急着回到座位上。吴老师她是武汉人,更是毕业与中国地质大学的硕士生,我其实很不解也向吴老师发问了,“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恩施做一名乡村教师呢?”,吴老师的回答是:她觉得教育的理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要坚持育人为本。似乎在更多人眼中“留在武汉或者选择去到其他一二线城市发展才是好去处”的想法,或者是在一些人眼中“回到小镇里庸庸碌碌、稀里糊涂过一辈子也不错”的想法,在吴老师的认知里都是完全不成立的。在吴老师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教书育人,无论你是面对的哪一本书哪一种人,也无论你是在哪里教书育人,你的本职工作是不以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改变的,你教书育人的实效仅仅取决于你的内心,只要你热爱它,就可以想方设法地去做好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我的奶奶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我的姑父也曾作为乡村教师,我的父亲一直是乡村教师,除去本次对乡村教师的访谈外,我还跟着父亲体验了乡村教师的家访。三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乡下不比城市,人口稀疏,各家各户独门独院,有的人家在交通工具所不能抵达处,我和父亲只得下了车徒步前行,一边走还得一边问路,因为不是每天都去往的地方,位置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位置还得靠经常走动的邻里乡亲指路。

无论是访谈活动还是跟着父亲去家访,我对乡村教师都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期待未来我能成为一名够格的乡村教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当,谱写校社联动的崭新篇章。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服务项目中,…… 徐乐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分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法律宣传…… 徐乐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 志愿活动落幕,青春力量融入社区

本周,“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圆满收官。此活动吸引了大批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志愿者踊跃参与,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获居民一致好评。活动开展得丰富…… 徐乐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大学生点亮社区服务之光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社区居民需求,致力于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推动社区服务迈向新高度。项目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 徐乐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大学生扮靓社区新底色

为助力社区服务迈向新台阶,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精心策划的“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大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火热开展,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投身其中,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徐乐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青春“政”步走,学子志愿入“社”来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发扬志愿精神,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活动中,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 徐乐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展担当,投身社区助发展

近日,由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院级志愿者活动“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在岳龙社区正式开展。本周,一群热情洋溢的公管院学子化身志愿者,积极投身于社区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徐乐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院学子践初心,社区服务我先行

近日,由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主办的“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者项目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广大同学招募志愿者,旨在深入社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助力社区文明建设。…… 徐乐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最新发布

探寻生命的意义——青履队心理健康课堂
2022年7月15日上午10点,华南师范大学三下乡队伍青履队在周前村文化活动中心为当地的孩子们开展了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堂。课堂上,授课队员首先通过“如果能预知别人的死亡时间,是否会选择告知…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 助力空巢老人 提高防范意识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助力空巢老人提高防范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团在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助理李燕老师和法学系主任豆雨思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到达了铜溪镇政府。在对当地一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时,老人…
老虎红包制作课堂
2022年7月15日,青履队在广东省韶关市周前村面向当地5-6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次主题为DIY手工课——老虎红包的制作的创意课堂。课堂上,首先由授课队员讲述红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及红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
【工学院】曲园学子三下乡:品非遗之美,筑非遗传承
非遗文化记录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共同的宝贵财富。如今,有些非遗文化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面临失传。为了非遗…
“孔孟之乡”迎双减,工大学子在纪实
为了了解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果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观‘双减’,察民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全国多地开展以线上实践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接下来,庞云…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 保护留守儿童 关爱身心健康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保护留守儿童关爱身心健康2022年7月2日早晨8:30,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团在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助理李燕老师和法学系主任豆雨思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到达了铜溪镇政府。在当地政府的带领…
江淮大地逢“双减”,工大学子在纪实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为了了解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果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观‘双减’,察民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全国多地开展以线上实践为…
曲园学子三下乡:穿梭历史时光,领略非遗魅力
中国青年网济南7月11日电(通讯员张媛)非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精神瑰宝,是我们国家与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中国智慧、体现着中国价值。为继承、发扬非遗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工学…
览黄河千年史,护生态三角洲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同时更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精髓,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寻黄河记忆,绿黄河生态”实践团成员于2022年7月22日-7…
华师青年三下乡:宣讲绿色文明,建设宜居家园
为了探究始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绿色发展启示,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工程贡献青年力量,2022年7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青履队前往韶关市始兴县周前村开展为期7天的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