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报告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李兴阳 王梦瑶 徐静雯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来到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乡村发展变化问题,使我认识到我的家乡已经焕然一新了。

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酪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工厂,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闲着。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不过我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但是我们走向富裕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放大生态优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结合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从年初实施全域无垃圾等“六大全域行动”,每月开展现场观摩,按照清垃圾、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3个层次逐步推进。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环境整治重点,特别是通过农用酵素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残次果问题。其次是抓好统筹,将政策、资金等打包,集中连片建设。第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招引工商资本下乡,形成了“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美一片”的模式。

突出产业特色。以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双领双全”模式做强蜜桃产业,深化乡镇领办联合社、村级领办合作社、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双领双全”模式,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果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省供销农服公司合作,开展“保姆式”“菜单式”果园托管服务,全县直接托管果园11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实现果品生产成本下降、品质和效益提升“一降两升”。以红绿融合发展做强旅游产业,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结合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推出“红色+绿色生态”等4条精品线路,通过“国有企业+合作社+村居”,带动建成12个乡村民宿发展片区。

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全面创优为主线,开展十大创优行动,被确定为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突破项目联系点。创新村级一体考核,打破“县考镇、镇考村”传统模式,创新开展村级发展质量县乡联动一体考核,优化指标设置,县乡按照各占50%的比例考核赋分,对全县366个行政村实行县乡共同考核、一体化排名,倒逼能者上庸者下。持续叫响“兵支书”品牌,把“兵支书”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建立“兵支书”选人用人、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三大机制,成为全省唯一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育试点县。“兵支书”经验入选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在全省首创“治村导师团”,择优聘任治村导师40名,创新党建联动、发展联谋、实事联办、村风联创“四联”帮带机制,确定27个“示范”村与“强基”村结对帮扶,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76个、集体增收类项目37个,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

乡村振兴计划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美好生活,希望乡村不断发展,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寻历史脉络,领略亳州古韵——亳州博物馆探访记

2025年1月22日,阳光洒落在亳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亳州博物馆迎来了一位满怀好奇与求知欲的访客,他在这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中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 孟金斗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鲁有嘉渔调研团深入实地调研,挖掘现实问题

青岛是一座被大海偏爱的城市,“黄海暖流”与“沿岸流”在这里相遇,带来了丰富的藻类与浮游生物。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让这…

助力银发族打破数字枷锁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老人介绍手机的使用知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王溪溪摄图为实践队成员向老人讲解如何使用电子设备大学生网报通讯…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以爱相伴,情暖夕阳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以爱相伴,情暖夕阳(通讯员:徐雨晨)“悠悠华夏,千年传承,尊老敬老,德馨永彰。”敬老爱老,这…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深耕关怀,情暖桑榆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深耕关怀,情暖桑榆(通讯员徐雨晨)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

春节里的文化自信与社区的温暖

春节里的文化自信与社区的温暖春节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社区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为社区居民贴春联以及协助整理社区内的电动…

最新发布

社区调查了解民情,减碳宣传深入家庭 ——曲阜师范大学“笃法先锋”实践团队实地调研
要围绕“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针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等…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的调研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在2022年,党和国家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双碳”进社区,低碳我先行
社区蕴藏着丰富的节能减碳潜力,我们的住宅和生活方式与国家“30·60”双碳目标密切相连。在日常生活的社区中,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老旧小区该如何改造才能在更便民宜居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2023年1月2…
明晰“双碳”目标研究意义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也逐年增长,2021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GDP总量的增长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仅2021年全国碳排放量就达到114.7吨,面…
品味法律历史,发扬法律文化
2023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崇法先行队队法律文化的历史进行调研,并总结报告。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积累而成的文化成果,其本身的形态随着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条件而发生…
了解法律文化,感悟人生方向
曲阜师范大学崇法先行队在寒假社会实践期间,对法律文化又进行了更深的了解与研讨。中华传统法律历经洗练,存留精华,是影响中国传统乃至当下的重要文明成果,具体体现为道德法律互为表里、天理国法人情共治…
以校园法治文化引领法治教育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所处时间较长的成长环境,校园文化影响着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注重“有保障、有规模、有影响、有成效、有延伸”,走出一条以校园法治文化为载体开展校园法治…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从“村民”到“居民”,了解回迁居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崛起,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以高质量城市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宝贵的经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拆迁”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解“拆迁”给村民带来的影响,帮助村民…
家风带来创业的种子
人生之初就仿佛是一张白纸,未来无限可能,而家风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改变这张白纸。好家风就像阳光雨露,沐浴润泽修身立业之心志;而家风败坏则如同瘴气毒药,会侵蚀扼杀信仰信念和奋斗初心。而其中有些家风…
读书使人明智,共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网报聊城1月5日电(通讯员范亚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逐渐得到普,图书产业迎来巨大挑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