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来到寒假,我参加了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乡村发展变化问题,使我认识到我的家乡已经焕然一新了。
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酪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工厂,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闲着。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不过我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但是我们走向富裕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放大生态优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结合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从年初实施全域无垃圾等“六大全域行动”,每月开展现场观摩,按照清垃圾、建机制、发展循环经济3个层次逐步推进。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环境整治重点,特别是通过农用酵素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残次果问题。其次是抓好统筹,将政策、资金等打包,集中连片建设。第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招引工商资本下乡,形成了“治一片、绿一片,富一片、美一片”的模式。
突出产业特色。以深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双领双全”模式做强蜜桃产业,深化乡镇领办联合社、村级领办合作社、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双领双全”模式,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果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省供销农服公司合作,开展“保姆式”“菜单式”果园托管服务,全县直接托管果园11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实现果品生产成本下降、品质和效益提升“一降两升”。以红绿融合发展做强旅游产业,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结合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推出“红色+绿色生态”等4条精品线路,通过“国有企业+合作社+村居”,带动建成12个乡村民宿发展片区。
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全面创优为主线,开展十大创优行动,被确定为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突破项目联系点。创新村级一体考核,打破“县考镇、镇考村”传统模式,创新开展村级发展质量县乡联动一体考核,优化指标设置,县乡按照各占50%的比例考核赋分,对全县366个行政村实行县乡共同考核、一体化排名,倒逼能者上庸者下。持续叫响“兵支书”品牌,把“兵支书”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建立“兵支书”选人用人、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三大机制,成为全省唯一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育试点县。“兵支书”经验入选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在全省首创“治村导师团”,择优聘任治村导师40名,创新党建联动、发展联谋、实事联办、村风联创“四联”帮带机制,确定27个“示范”村与“强基”村结对帮扶,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76个、集体增收类项目37个,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
乡村振兴计划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美好生活,希望乡村不断发展,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