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5日电(通讯员 成智语)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23年6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承嬗济文”实践队成员走进日照市博物馆,借着文博“新国潮”这股东风,与馆内人员交流,探寻展品藏品数字化发展现状,体验博物馆里的“国潮范”。在实地实践过后,各队员分别在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烟台市等地线下发放调查问卷,多维角度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新兴发展之路。6月27日到7月4日,“承嬗济文”实践队成员自行在家乡进行走访研究,探究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展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之路的光明前景。
准备+访问:探访发展新形势
2023年6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承嬗济文”实践队成员在完成了提前设计访问内容,商定实践要点等准备下,走进日照市博物馆,针对博物馆文化发展实际情况,向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相应访问。工作人员表示,数字化时代,云宇宙,数字藏品,数字档案等成为非遗文化发展新的创新点。发展需要在保持“非遗”特色的前提下,围绕生产性保护,对“非遗”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性开发,加速建立和发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非遗文化产业集群,也是非遗保护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同时,在对非遗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同时,放弃枯燥的说教,因势利导,扩大非遗的受众,让非遗成为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如制作以非遗为核心的影视作品,或者制作“非遗”动漫宣传片的衍生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利用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方式,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的工艺设计、品牌设计进行无缝对接,用现代设计思路对非遗进行多元重构,利用多媒体网页、手机移动端APP应用等媒介进行多渠道传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平衡点,创造性地转化、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视觉形象,同时为传播受众提供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文化体验。
实地+分析:共探文化新路径
12月6日至12月30日,实践队队员分别在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烟台市等地线下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仔细询问认真填写。在居民积极答卷的同时,还及时向居民宣穿Z时代下非遗创新发展的知识,并倾听居民对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问卷数据显示,当非遗产品发展主要存在国际知名度低、价格不合理和过度销售等问题,民众更加关心非遗产品的收藏价值与审美价值,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形式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新生代群体热衷与互联网时代相关联的文创产品等。
总结+展望:共迎美好新时代
非遗传承的核心要素是经验、知识、技艺等,而人正是这些要素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所以非遗是以人为主要载体进行世代相传,活态传承,以此延续其鲜活的生命力。其次,非遗是在不断适应与调试周围环境及相互关系中产生出新的文化表现形式,以此体现出动态性和活态性的特点。再次,非遗是在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再创造概念要关注的是“再”字,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在原有文化或遗存的文化基础上进行一种新的创造,赋予新的生命。所以非遗保护不是一成不变,不是一味地推崇“原汁原味”。此外,非遗保护并不是越古老、越稀少的就越好,而是那些古老传统的遗产要与当下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关联,顺应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非遗如源头活水融入到当代社会生活,满足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的遗产才值得保护、传承和弘扬。
在结束访问与调查后,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承嬗济文”实践队队长李文轲主持线上会议,实践队全体成员参与,重点分析实践过程,并总结实践所得。通过实践,实践队成员梳理了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发展的成果与不足,对互联网新时代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要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11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