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晓姚农夫:以产业振兴点亮恩施乡村发展新希望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陈欣瑜 朱梦欣 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扎根恩施,晓姚农夫传承祖辈梦想,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7月14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涛的带领下走进晓姚农夫公司,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果。

“公司+合作社+农户”:打造产业振兴新模式

晓姚农夫以“晓姚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村集体闲置资源,带动周边农户加入种植养殖环节,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晓姚农夫企业负责人为实践团介绍晓姚农夫(张凯丽摄)

目前,晓姚农夫已累计带动当地农户发展高山生态种养殖基地3000余亩,其中,包括晓姚黑猪生态放养基地和跑山鸡生态放养基地等,并已成立3家专业合作社,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公司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在技术指导、质量管控、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农户全方位支持,让村民们不仅“种得出”,更“卖得好”。 值得一提的是,晓姚黑猪采用生态放养模式,在富硒土壤环境中自然生长,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

实践团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张涛摄)

“非遗+旅游”: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晓姚农夫还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旅游。公司在封竹村打造了集特色民宿、农耕体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康养民宿村,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腊肉”制作技艺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实践小队于晓姚农庄前合影(晓姚农夫供图)

“我们当初计划在封竹村建立非遗腊肉示范基地,但发现村里虽然环境优美,却缺少吸引游客的住宿设施。”晓姚农夫企业负责人李宗文回忆道,“于是我们决定保留村庄原有的历史风貌,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特色康养民宿村。”

这一举措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成功激活了乡村经济,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线上+线下”:构建产品销售新渠道

为将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晓姚农夫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公司一方面借助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另一方面,在线下布局专卖店、进驻大型超市,让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购买到来自大山深处的健康食材。

实践小队参观成品展示区(张凯丽摄)

企业负责人为团队介绍公司产品(张凯丽摄)

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晓姚农夫的富硒农产品和优质畜禽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销量持续攀升。

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李雅欣说:“通过了解晓姚农夫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晓姚农夫是恩施州众多投身乡村振兴企业的缩影。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晓姚农夫’深耕农业产业,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力量!”

实践团与企业负责人合影(晓姚农夫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00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桂平杖头木偶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深度调研,力求…… 陈梓怡 贾丽雯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非遗传承添薪火: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焕新生

2025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之路。踏入展示所,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展陈……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使命感的年轻人——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了广西……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怀揣热忱,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展开一场深度…… 陈梓怡、王雨欣、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广西师大学子乡间寻根,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 “活态传承”

桂平杖头木偶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助力其传承创新。学生……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冬季,宁波财经学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成员组成的“赤心”实践小…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寒假期间,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文…

非遗传承添薪火: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焕新生

2025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探…

最新发布

陕工学子青春三下乡:光影古韵 匠心传承
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7月19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礼泉县史德镇赵蔡村拜访非遗皮影戏(弦板腔)老艺…
热情养育希望之花,坚持助力支教之路
2024年7月31日,山东建筑大学的“三下乡”实践团队“捐资助学燃星光,点亮乡村振兴路”前往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团队成员于7月31日下午5点在临沂市人民广场集合后统一前往支教目的地——沂…
沂蒙情协会支教活动开始
沂蒙情支教活动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吴家楼子村正式启动。本次支教活动由山东建筑大学沂蒙情公益助学团队发起,旨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本次活动共有18名协会成员参与其中,他们来…
陕工学子青春三下乡:青年承古韵 战鼓传新声
为深入探索并传承咸阳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7月18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咸阳师范学院秦汉战鼓传习基地,近距离感受秦汉战鼓的魅力。揭秘千…
“硒”望之地,食达领航:传承与创新
群与群之相际,代与代之相续。在恩施这片“硒”望之地,食达好商贸有限公司正以其独特的传承与创新,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4年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
湖北学子三下乡:纸间传情,爱意融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文源志愿服务队带着满满的爱心与热情,踏上了前往荆门市钟祥市长滩镇金星小学的旅程。7月12日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折纸活动,用灵巧的双手在纸间编织出爱与温暖的传…
垃圾分类新实践:暑期团队深入社区,精准调研居民分类现状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垃圾分类已成为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常州工学院理学院的“绿色环保树新风,垃圾分类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追寻革命足迹,青春献礼时代
导语: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楚音汉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专程赴武汉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让我们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
童心相伴 夕阳同辉——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庐江县同大镇灵台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
【童心相伴夕阳同辉——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庐江县同大镇灵台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团走访调研】随着夏日炎炎,三下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个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季节里,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的…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深入庐江县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调研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深入庐江县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调研随着三下乡活动的序幕拉开,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组织的“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团抵达庐江县同大镇灵台村,开展了一系列走访调研活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