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曲阜市大庄绢花,传承非遗文化。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社会实践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曲阜市大庄绢花,拜访了绢花非遗传承人张祥东老师。
绢花又名京花,据说明朝权相严嵩的孙女下嫁给孔子64代孙孔尚贤后,在曲阜城西大庄设佃户花庄,专供孔府摆设和夫人小姐插戴,渐渐演变出富贵、高雅而华丽的大庄绢花。随着时代变迁,大庄绢花已不仅供奉孔府,逐渐行销于市,远销南北。如今的大庄绢花,已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团队成员与绢花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曲阜市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庄鹃花,并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绢花制作过程。在这一天的活动过程中,队员们对绢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绢花传承创新有了深刻的感悟,并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在采访中,张祥东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绢花的来源以及过往习俗。“绢花就是丝织品,丝绸一类的做的花,是属于富贵家庭,我们老百姓没有那么多钱,但是又有对绢花的需要,这样纸花就出现了,面向老百姓,大众,都用这个纸花过年,很喜庆。大户人家要过年,寻常百姓也得过年,图的都是个喜庆。”就这样,纸质的绢花在大庄流行了起来。从上世纪起,绢花在大庄村就形成了一个过年的传统:只要进了腊月,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朵绢花来增添节日喜庆。张祥东老师还表示过去穷苦人家在过年的时候一般都会买只花,“买不起衣服的时候,就买只花过年。这是普通老百姓的一个习惯。”在听完了张祥东老师对绢花的来源介绍后,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更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即使在无花开放的冬天能用人们的实际行动来弥补,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绢花艺术作品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事在人为的不屈服精神相匹配。
随后,张祥东老师又为我们介绍起了绢花的制作过程,从选材所需要的纸质到到渲染花朵颜色所需要的颜料,都要与所要制作的绢花类型相匹配。看似简单的操作过程和制作原料,都是张祥东老师在经过一系列改进创新的基础上,最终敲定的结果。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绢花也曾被邀请到各大展会上进行展览,并为广大群众设置制作绢花的活动过程,也拉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经过张老师的介绍,队员们体会到张祥东老师对于绢花传承创新用心之深,同时更加感悟到创新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想要使古代非遗文化在当下大放光彩,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创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当今时代相结合,同当下人民的生活相结合,以绢花为范的广大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无疑是其最好的突破点。
在活动最后,张祥东老师还邀请了社会实践队每位队员,利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自己做一朵非遗传承绢花。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实践的队员也更能感受到张祥东老师对于绢花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简单的方式,让大众真正参与到绢花的制作过程中,对于绢花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绢花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绢花工艺在保留原有特色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不断向着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方向前进努力。队员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像张祥东老师一样的非遗保护和传承者,他们定会以自身努力,接好传承每一棒。作为新青年,应该为像绢花这样优秀的非遗项目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推广。以青年的新思想为曲阜菜的传承,赋予新的传播形式,提供新动力。
如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观赏。实践队队员们相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融入人民生活,与时俱进,一定会取得更加耀眼夺目的成就。作为新青年,当如燎原之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生逢盛世,重任在身,立鸿鹄之志,借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力棒,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接力跑中,跑出精彩,奔赴卓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4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