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天空俯视蒙洼蓄洪区,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布,静静地躺在豫皖大地的交汇处。上游的流水源源不断,一旦急速涌来,这块“海绵”便迅速吸收,将波涛汹涌化为平静无波。640公里的平缓地势,让它成为了洪水天然的滞留地,承担着调蓄洪峰、守护下游安宁的重任。在我国,受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不少地区长期面临洪水等自然灾害威胁,蒙洼蓄洪区便是其中之一。这块土地,似乎注定是要舍己为人的。
不过,为人并不一定要舍己。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曾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重要指示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应对自然灾害、保障民生方面的坚定决心与科学谋划。
在我国水利防洪体系里,保庄圩是重要的防洪工程设施,一般在地势较低、易遭洪水侵袭的区域,通过修筑堤坝、围堤等方式,圈出相对安全的区域,用于安置居民和保护重要设施。2020 年,王家坝闸开闸泄洪,蒙洼蓄洪区再次承担起分洪重任,众多居民的家园被洪水淹没。而曹集镇保庄圩安置区的建设,成为了当地受灾群众生活的转折点。
团队与周边群众访谈并填写问卷(摄:郭旭 周亦婷)
保庄圩安置区防汛面积达 1.23 平方公里,20 幢 5 层单体楼整齐排列,为 374 户受灾家庭提供了安全且稳定的住所。它不仅在物理层面抵御了洪水的冲击,更为受灾群众搭建起了新生活的框架。一所崭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紧邻安置区,让孩子们能在安稳的环境中继续学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刻守护着居民的健康,从基本医疗服务到预防保健,每一个环节都不曾落下;超市和农贸市场里丰富的商品与新鲜的蔬果,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让生活的烟火气在这里重新升腾。
曹集镇保庄圩安置区航拍(摄:郭旭)
安徽农业大学“返家乡”实践团队怀着敬意与受灾群众王春玉进行了交流。谈到王家坝,王春玉的思绪飘回到2020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洪水就像猛兽一般,一夜之间,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就没了。”
他的眼神中仍残留着一丝恐惧,但当话题转向当下,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多亏了政府,动作迅速,提前把我们安置到这里,还派部队和我们一起看守坝埂,一起抗洪,帮我们度过难关。现在房子宽敞明亮,生活便利得很,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为我们老百姓做实事。”从王春玉质朴的话语中,调查团队深切体会到安置过程中的温暖与关怀。
团队与村民王春玉进行访谈(摄:郭旭)
团队还与曹集镇农村农业规划建设综合服务站刘加勇站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到保庄圩,刘站长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把受灾群众安置好后,政府急群众之所急,迅速发放过渡性生活补贴,为受灾群众雪中送炭,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我们持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新建和加固堤坝,抵御洪水侵袭。”刘站长告诉我们,他们结合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引导农民大胆开展特色种植养殖,芡实、莲藕等水生作物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希望。如今,他们正在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向着打造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目标稳步迈进。
团队与刘加勇站长进行访谈(摄:郭旭)
夕阳西下,保庄圩在落日的余晖中熠熠生辉,像一个沉默的守望者。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悉心关怀下,曹集镇受灾群众的生活实现了华丽转身。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迈向繁荣美好的明天。而安农大学子也将秉持初心,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挥洒青春汗水,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5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